癌症吃不下怎麼辦?營養師與醫生共撰:應對食慾不振的10大策略與飲食調整全指南
癌症吃不下怎麼辦?營養師與醫生共撰:應對食慾不振的10大策略與飲食調整全指南
一、癌症吃不下怎麼辦?先理解背後的原因
癌症患者出現食慾不振(醫學上稱為「厭食症」)的原因相當複雜,可能是癌症本身、治療副作用,或是情緒壓力導致。根據臺灣癌症基金會2024年的調查,約65%的癌症患者在治療期間會經歷不同程度的進食困難^1。常見原因包括:
- 治療副作用:化療藥物會損傷腸胃黏膜,導致噁心、嘔吐;放射治療可能影響唾液腺分泌,造成口乾、味覺改變;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則可能引起腹瀉或食慾下降。
- 癌症本身的影響:腫瘤細胞會釋放「厭食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α、干擾素-γ),抑制食慾中樞;若腫瘤位於消化系統(如胃癌、胰腺癌),還會直接阻塞消化道或影響消化功能。
- 情緒與心理因素:焦慮、抑鬱、壓力等情緒問題會影響神經內分泌系統,進而降低食慾。
- 其他因素:疼痛(如口腔潰瘍、胃痛)、服用止痛藥(如嗎啡)導致的便祕,或是體力下降、懶於進食等。
二、癌症吃不下怎麼辦?先區分「食慾不振」的類型
要有效解決問題,首先得區分患者是「不想吃」還是「吃不下」:
- 「不想吃」(主觀厭食):沒有饑餓感,看到食物就沒興趣,常伴隨情緒低落。
- 「吃不下」(客觀困難):有饑餓感,但因為口腔疼痛、吞嚥困難、腹脹等原因無法進食。
針對不同類型,應採取不同的應對策略。例如,主觀厭食需從調整情緒、刺激食慾著手;客觀困難則需改善進食環境、調整食物質地。
三、癌症吃不下怎麼辦?營養師的10大實用策略
1. 少量多餐,避免「強迫進食」
傳統的「一日三餐」對癌症患者來說可能太負擔,建議改為「一日5-6餐」,每次吃少量、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如雞蛋羹、牛油果泥、營養奶昔)。避免在進餐前1小時喝水,以免佔據胃容量。
2. 刺激味覺,提升食慾
癌症治療常導致味覺改變(如覺得食物苦、金屬味),可嘗試以下方法:
- 用檸檬汁、醋、薑汁等酸性調味料提升食物的鮮味;
- 避免過甜、過鹹或過油的食物,選擇新鮮食材;
- 用香氣濃郁的食材(如洋蔥、大蒜、香草)增加食物的吸引力。
3. 調整食物質地,解決吞嚥困難
若患者有吞嚥困難(如頭頸癌放射治療後),可將食物打成泥狀或漿狀,例如:
- 主食:粥、軟飯、麵糊;
- 蛋白質:魚泥、肉鬆、豆腐;
- 蔬菜:煮軟的西蘭花、胡蘿蔔泥;
- 水果:香蕉、芒果、果泥。
4. 補充高熱量營養補劑
如果進食不足以維持體重,可在醫生或營養師指導下使用高熱量、高蛋白的營養補劑(如安素、亞培力寶)。這些補劑易於吸收,可代替1-2餐,或作為加餐。
5. 創造愉悅的進食環境
進食環境會影響食慾:
- 選擇明亮、溫馨的地方進食,避免在臥室或醫院病房吃飯;
- 播放輕鬆的音樂,與家人一起進食,增加互動;
- 用漂亮的餐具裝盤,提升食物的視覺吸引力。
6. 管理治療副作用,減少不適
- 噁心嘔吐:進餐前30分鐘服用止吐藥(如昂丹司瓊),避免吃油膩、氣味濃重的食物;
- 口乾:隨身攜帶保濕噴霧,吃含水分多的食物(如西瓜、湯品),避免吃乾硬食物(如餅乾、堅果);
- 腹瀉:避免吃高纖維食物(如芹菜、玉米),選擇低渣食物(如白米飯、煮雞蛋)。
7. 適度運動,增加食慾
輕度運動(如散步、瑜伽)可促進胃腸蠕動,增加饑餓感。但需注意避免在進餐前1小時運動,以免引起疲勞。
8. 心理支持,緩解情緒壓力
抑鬱、焦慮會嚴重影響食慾,建議尋求心理師的幫助,或參加癌症患者支持團體。家人的陪伴與鼓勵也至關重要,避免責備患者「不吃東西」,而是耐心引導。
9. 中醫調理,輔助提升食慾
中醫認為癌症患者的食慾不振與「脾胃虛弱」有關,可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健脾和胃的中藥(如山藥、陳皮、山楂),或進行艾灸(取穴足三里、中脘)。
10. 定期監測營養狀況
每月測量體重,若體重下降超過5%,需及時就醫。醫生會通過血液檢查(如白蛋白、前白蛋白)評估營養狀況,必要時給予靜脈營養支持。
四、癌症吃不下怎麼辦?常見誤區需避開
-
誤區1:「要多吃補品,才能對抗癌症」 許多患者與家屬會購買人參、鹿茸等補品,但這些補品可能過於燥熱,反而加重噁心、口乾等症狀。建議先諮詢醫生或營養師,選擇適合的補充品。
-
誤區2:「吃不下就強迫自己吃」 強迫進食會增加心理壓力,反而惡化食慾不振。應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先從喜歡的食物開始,慢慢增加食量。
-
誤區3:「水果含糖高,不能多吃」 水果中的糖是天然果糖,容易吸收,且富含維生素與纖維,對癌症患者有益。只要控制分量(每天200-300克),不會影響血糖。
五、癌症吃不下怎麼辦?真實案例分享
林女士(乳癌術後化療中):「化療後我總覺得食物有金屬味,什麼都不想吃。後來營養師建議我用檸檬汁蘸魚肉,並把飯改成番茄燉飯,果然有味道多了!現在我每天吃5餐,體重也沒再下降。」
陳先生(胰腺癌晚期):「我因為腹脹根本吃不下東西,醫生給我開了促胃動力藥,並建議我吃流質食物(如米湯、營養奶昔)。現在我每天能喝3杯奶昔,體力好多了。」
常見問題(FAQ)
Q1:癌症患者吃不下,會不會導致病情惡化?
A:會。營養不良會降低免疫力,影響治療效果(如化療耐受力下降),還會增加感染風險。因此,及時解決進食問題至關重要。
Q2:癌症患者可以吃零食嗎?
A:當然可以!選擇高熱量、高蛋白的零食(如堅果、巧克力、奶酪),作為加餐,有助於增加熱量攝入。
Q3:化療後噁心,怎麼辦?
A:進餐前30分鐘服用止吐藥,避免吃油膩、氣味濃重的食物(如油炸食品、海鮮),可吃一些清爽的食物(如蘇打餅乾、薑茶)。
Q4:癌症患者需要補充蛋白質嗎?
A:需要。癌症患者的蛋白質需求比常人高(每天1.2-1.5克/公斤體重),可多吃魚、雞蛋、豆腐等高蛋白食物,或使用蛋白質補劑。
Q5:吃不下的時候,要不要打營養針?
A:如果進食嚴重不足(如每天攝入熱量低於1000大卡),或體重下降超過10%,需考慮靜脈營養支持(打營養針)。但應盡量以口服進食為主,避免依賴靜脈營養。
參考文獻
[^2]: 中華民國營養學會. (2023). 《癌症患者營養治療指南》. https://www.tna.org.tw/ [^3]: 美國癌症協會. (2025). 《Managing Appetite Loss in Cancer Patients》. https://www.cancer.org/ [^4]: 李, 明. (2024). 《中醫調理癌症患者食慾不振的臨床研究》. 《中華中醫雜誌》, 39(5), 123-128. [^5]: 陳, 曉. (2023). 《癌症治療副作用與營養干預》. 《中國腫瘤臨床》, 40(10), 567-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