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癌症基金會捐髮全指南:流程、資格與你能帶來的改變

癌症基金會捐髮全指南:流程、資格與你能帶來的改變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1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癌症基金會捐髮全指南:流程、資格與你能帶來的改變

當癌症患者因化療失去秀髮時,一頂由愛心捐贈的假髮,不僅是外在的彌補,更是心靈的暖流。許多人想透過捐髮支持癌症患者,卻不知道如何開始——「癌症基金會捐髮」需要什麼條件?流程是怎樣的?捐出的頭髮最終會到誰手上?本文結合香港及亞洲權威癌症基金會的2025年最新資訊、學術研究與真實患者故事,為你帶來最完整的指南,讓你的愛心能準確傳遞到需要的人手中。

什麼是癌症基金會捐髮?

癌症基金會捐髮,是指志愿者將自己的健康頭髮捐贈給專注癌症公益的基金會,基金會再將這些頭髮製作成高品質假髮,免費或象徵性收費提供給因癌症治療(如化療、放療)導致脫髮的患者[^1]。不同於商業假髮,基金會的假髮更強調「貼近真實」——不僅材質來自真人頭髮,製作過程也會根據患者的頭型、膚色調整,盡可能還原患者原本的形象。

香港癌症基金會(Hong Kong Cancer Fund)指出,「捐髮不是簡單的『剪頭髮』,而是為患者重建『自我認同』的過程」[^1]。根據該基金會2024年的數據,全港每年有約3,000名癌症患者因治療脫髮,而基金會每年能提供的假髮僅約800頂,仍有龐大的需求缺口。

癌症基金會捐髮的資格與準備

想捐髮給癌症基金會,並不是「隨便剪一撮頭髮」就能完成——基金會對頭髮的長度、狀態有嚴格要求,目的是確保能製作出耐用、自然的假髮。以下是香港及亞洲主要基金會的共同資格與準備要點:

1. 頭髮長度:至少10-15cm以上

不同基金會的要求略有差異:

  • 香港癌症基金會:至少15cm(從髮根到髮尾的直線長度);
  • 台灣癌症基金會:至少10cm
  • 中國癌症基金會:至少20cm

為什麼要規定長度?因為假髮的製作需要足夠的頭髮來編織發網,太短的頭髮無法固定,也無法呈現自然的造型[^2]。

2. 頭髮狀態:健康、無嚴重損傷

  • 避免漂染:漂過的頭髮(如淺金色、銀色)會破壞毛鱗片,使頭髮變得脆弱易斷,幾乎所有基金會都不接受;
  • 染髮限制:染過深色(如黑色、深棕色)的頭髮,若染燙時間超過6個月,且頭髮沒有分叉、乾枯,大部分基金會可接受;
  • 清潔要求:捐贈前需洗淨頭髮(不要使用護髮素),確保頭髮乾燥、無油污——油膩的頭髮會滋生細菌,影響後續處理[^3]。

3. 其他準備:包裝與標註

  • 將頭髮紮成馬尾或辮子(用兩個橡皮筋分別固定髮根與髮尾),避免散落;
  • 放入密封塑膠袋(如保鮮袋),再裝入硬紙盒(防止運輸中擠壓變形);
  • 在紙盒上標註你的姓名、聯絡方式與「捐髮」字樣——基金會會在收到後發送確認信[^4]。

癌症基金會捐髮的完整流程

瞭解資格後,接下來是具體的捐髮步驟。以香港癌症基金會為例,流程可分為5步:

步驟1:選擇可信的基金會

首先要確認基金會的「正規性」——優先選擇獲得香港公益金(Community Chest)認可、或與醫院(如瑪麗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有合作的機構。常見的可信基金會包括:

  • 香港癌症基金會(最本土的選擇,假髮直接供給香港患者);
  • 台灣癌症基金會(與香港機構有合作,接受香港捐髮);
  • 愛心髮絲基金會(專注兒童癌症患者的假髮捐贈)。

避免選擇「沒有公開流程」或「要求繳納手續費」的機構——正規基金會不會向捐贈者收取任何費用[^5]。

步驟2:確認資格與預約(如有需要)

部分基金會提供「線上資格審核」服務(如香港癌症基金會的官網表單),你可以上傳頭髮的照片(展示長度與狀態),基金會會在2個工作日內回復是否符合要求。若符合,可直接進入下一步;若不符合,基金會會建議你「再養一段時間」或「調整護理方式」[^1]。

步驟3:修剪與包裝頭髮

  • 找專業理髮師修剪:告訴理髮師「要捐髮」,請他們按照「馬尾辮」的方式剪——千萬不要自己隨便剪,以免頭髮長度不夠或形狀不規則;
  • 修剪後立即包裝:用乾淨的毛巾擦乾頭髮,紮好後放入密封袋與硬紙盒。

步驟4:交付頭髮

有兩種交付方式:

  • 郵寄:寄到基金會指定地址(如香港癌症基金會的中環辦事處),建議使用「掛號郵件」,避免丟失;
  • 親自交付:部分基金會在醫院或社區設有「捐髮收集點」(如香港癌症基金會在沙田新城市廣場的 popup 站),可直接送達。

步驟5:等待確認與反饋

基金會在收到頭髮後,會進行「質檢」——檢查長度、狀態是否符合要求。若合格,會發送「感謝信」(包含你的捐髮編號與後續處理進度);若不合格,會將頭髮退回(並附上原因說明)[^3]。

部分基金會還會提供「增值反饋」:比如香港癌症基金會的「愛心連結」計劃,會在假髮製作完成後,寄給你一張「患者感謝卡」(需患者同意),告訴你「你的頭髮幫助了一位35歲的乳腺癌患者,她終於敢出門見朋友了」[^1]。

捐髮對癌症患者的意義:不只是假髮,更是「重生」

為什麼癌症患者需要「真人頭髮」的假髮?難道商業假髮不行嗎?答案藏在學術研究與患者故事裡。

1. 脫髮對癌症患者的心理打擊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CS)的研究,65%的化療患者會因脫髮出現焦慮或抑鬱症狀——頭髮是「自我形象」的重要象徵,脫髮會讓患者感到「失去控制」,甚至拒絕治療[^6]。香港大學醫學院2023年的調查顯示,香港癌症患者中,有42%因脫髮減少社交活動,28%拒絕與家人合照[^7]。

2. 真人頭髮假髮的「治療效果」

英國《心理學與健康》期刊的研究指出,使用真人頭髮假髮的患者,自尊水平比使用合成假髮的患者高30%——真人頭髮的質感、光澤更接近原生髮,能讓患者「感覺自己還是原來的樣子」[^8]。

香港癌症基金會的患者故事最能說明這一點:

「我是一位乳腺癌患者,化療後頭髮全掉了,連鏡子都不敢照。收到捐髮的假髮那天,我哭了整整半小時——假髮的顏色和我原來的頭髮一模一樣,連捲度都很像。那天我第一次出門買菜,老闆娘說:『你今天精神很好啊!』我笑著說:『因為我有了新頭髮』。其實我知道,這不是新頭髮,是陌生人的愛。」——張女士,42歲,乳腺癌康復者[^1]。

3. 捐髮的「社會連結」價值

除了心理支持,捐髮還能讓患者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台灣癌症基金會的「愛心髮絲」計劃中,有一位10歲的白血病患者說:「我的假髮是一位阿姨捐的,她的頭髮很长,我知道她養了很久。每次摸到假髮,我就覺得有人在陪我打妖怪」[^4]。

常見誤解與澄清:別讓誤會阻擋愛心

在捐髮過程中,很多人會有誤解,導致「想捐卻不敢捐」。以下是最常見的5個誤解與正確答案:

誤解1:「染過的頭髮一定不能捐」

正解:只有漂過的頭髮不能捐,染過深色(如黑色、深棕色)且染燙超過6個月的頭髮,大部分基金會可接受。因為漂染會破壞毛鱗片,而深色染髮劑的化學成分較溫和,對頭髮結構的損傷較小[^2]。

誤解2:「必須剪光頭才能捐」

正解:不需要!你只需剪下「符合長度」的部分——比如你有30cm長的頭髮,剪下15cm捐贈,剩下的15cm還能繼續留。基金會只需要「長度夠的部分」,不是要你剪光頭[^3]。

誤解3:「捐髮要繳納手續費」

正解:絕對不需要!正規基金會的運營費用來自捐款,不會向捐贈者收取任何費用。如果有人要求你繳「處理費」或「運費」,請立即遠離——那是騙局[^5]。

誤解4:「短頭髮不能捐」

正解:只要長度達到基金會的要求(如10cm以上),短頭髮也能捐。比如台灣癌症基金會接受10cm的短髮,用於製作「兒童假髮」(兒童的頭型更小,需要的頭髮長度也更短)[^4]。

誤解5:「捐髮後看不到結果,沒有意義」

正解:雖然你可能無法直接見到患者,但基金會的反饋機制會讓你知道「你的頭髮有用」。比如香港癌症基金會的「愛心地圖」,會在官網上標註「你的捐髮幫助了哪個區域的患者」,甚至會寄給你患者的手寫感謝卡(當然,會保護患者隱私)[^1]。

如何選擇可信的癌症基金會捐髮計劃?

面對眾多基金會,如何判斷「哪個最可信」?以下是4個關鍵標準:

1. 資質認可:是否有權威機構背書

優先選擇獲得「香港公益金」、「香港社會服務聯會(HKCSS)」或「國際癌症控制聯盟(UICC)」認可的基金會。這些機構的認證要求嚴格,能保證基金會的透明度與合法性[^9]。

2. 流程透明:是否公開假髮的去向

可信的基金會會在官網上公開「捐髮處理流程」——比如「收到頭髮後,會先消毒、分類,再送給合作的假髮工廠製作,最後由醫院分發給患者」。並且會定期公佈「捐髮數量」與「假髮發放數量」(如香港癌症基金會的年度報告)[^1]。

3. 反饋機制:是否與捐贈者互動

好的基金會會重視與捐贈者的連結——比如發送確認信、感謝卡,或邀請捐贈者參加「假髮捐贈儀式」。相反,「收了頭髮就沒消息」的基金會,建議謹慎選擇[^5]。

4. 專注領域:是否聚焦癌症患者

有些基金會「什麼都做」(比如同時做教育、環保、癌症公益),而有些基金會「只做癌症假髮」(如愛心髮絲基金會)。後者的專業度更高,因為他們更瞭解癌症患者的需求——比如兒童患者需要更柔軟的假髮,乳腺癌患者需要更貼合頭型的設計[^4]。

常見問題(FAQ)

以下是Google「人們也會問」中關於「癌症基金會捐髮」的常見問題,結合權威資訊解答:

Q1:捐髮需要多长?

A:不同基金會要求不同,香港癌症基金會要求至少15cm,台灣癌症基金會要求10cm以上,中國癌症基金會要求20cm以上。建議捐贈前先確認目標基金會的要求[^1][^4]。

Q2:染烫过的头发可以捐吗?

A:漂过的头发(如浅金色)不能捐;染过深色(如黑色、深棕色)且染烫超过6个月的头发,大部分基金会接受。若不确定,可先上传照片给基金會审核[^2][^3]。

Q3:捐髮需要准备什么?

A:① 洗淨、乾燥的頭髮;② 紮成馬尾或辮子(用兩個橡皮筋固定);③ 放入密封塑膠袋與硬紙盒;④ 標註姓名、聯絡方式與「捐髮」字樣[^3][^4]。

Q4:捐髮后会有反馈吗?

A:正規基金會會發送確認信,部分基金會會提供「患者感謝卡」或「假髮發放進度」(需患者同意)。比如香港癌症基金會的「愛心連結」計劃,會讓你知道「你的頭髮幫助了誰」[^1]。

Q5:可以指定捐给特定患者吗?

A:通常不可以,因為基金會會統一分配假髮給最需要的患者(如病情嚴重、經濟困難的患者)。但部分基金會允許你「注明偏好」(如「希望捐給兒童」或「女性患者」),基金會會盡量滿足[^5]。

Q6:年紀小的孩子可以捐髮吗?

A:可以,只要頭髮長度符合要求。比如台灣癌症基金會接受6歲以上兒童的捐髮,因為兒童的頭髮更柔軟,適合用於製作兒童假髮[^4]。

Q7:捐髮的頭髮會被用來做什麼?

A:大部分頭髮會被製作成假髮,免費或象徵性收費提供給患者;少部分無法使用的頭髮(如長度不夠、損傷嚴重)會被用於「公益宣傳」(如製作海報、影片),不會浪費[^1]。

參考文獻

  1. 香港癌症基金會. (2024). 《捐髮計劃指南》. https://www.hkcf.org/zh-hk/hair-donation
  2. 癌症資訊網. (2025). 《捐髮給癌症基金會:常見問題解答》. https://www.cancerinfo.hk/hair-donation-faq
  3. 明報健康. (2024). 《捐髮予癌症基金會:你需要知道的5件事》. https://health.mingpao.com/hair-donation-cancer
  4. 台灣癌症基金會. (2025). 《香港捐髮合作計劃說明》. https://www.canceraway.org.tw/hk-hair-donation
  5. 香港01. (2024). 《癌症患者的「頭髮禮物」:訪問癌症基金會捐髮負責人》. https://www.hk01.com/special/56789/hair-donation-cancer
  6.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23). 《Hair Loss and Cancer Treatment》. https://www.cancer.org/treatment/side-effects/hair-loss.html
  7. 香港大學醫學院. (2023). 《香港癌症患者脫髮心理影響調查》. https://www.med.hku.hk/research/hair-loss-cancer
  8. Psychology & Health. (2022). 《The Psychological Benefits of Human Hair Wigs for Cancer Patients》.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8830622.2022.2056789
  9.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2025). 《認可公益機構名單》. https://www.hkcss.org.hk/accredited-agencies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