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癌症指數正常值全攻略:2025最新參考範圍、異常意義與解讀技巧

癌症指數正常值全攻略:2025最新參考範圍、異常意義與解讀技巧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3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癌症指數正常值全攻略:2025最新參考範圍、異常意義與解讀技巧

什麼是癌症指數正常值?從腫瘤標誌物說起

癌症指數,學名「腫瘤標誌物(Tumor Marker)」,是細胞在癌變過程中分泌或釋放的物質,可透過血液、尿液或組織檢測發現。所謂「正常值」,是指健康人群中95%個體的檢測結果範圍——換言之,若你的指數落在這個區間內,大概率屬於「正常」;但若超出範圍,也不代表一定得癌,需進一步確認[^1]。

為什麼要關注癌症指數正常值?因為它是癌症筛查、診斷、治療監測的重要輔助工具。比如肝癌患者的AFP(甲胎蛋白)常會升高,乳癌患者的CA15-3可能異常——但請記住:指數異常≠癌症,正常≠沒癌,這是解讀報告的核心原則[^2]。

常見癌症指數正常值表:2025最新參考範圍

2025年,中國醫學會更新了《常見腫瘤標誌物臨床應用指南》,針對華人種群調整了部分指數的正常值範圍(因種族、年齡、性別差異,西方標準可能不適用亞洲人)。以下是最常見的8種癌症指數及其最新正常值:

| 腫瘤標誌物名稱 | 英文名稱 | 正常值範圍(成人) | 特殊人群調整 | |----------------|----------|----------------------|--------------| | 甲胎蛋白 | AFP | <20 ng/mL | 孕婦(中期):<400 ng/mL;新生兒:<50 ng/mL | | 癌胚抗原 | CEA | <5 ng/mL | 吸煙者:<10 ng/mL | | 癌抗原125 | CA125 | <35 U/mL | 絕經後女性:<25 U/mL | | 癌抗原15-3 | CA15-3 | <25 U/mL | 哺乳期女性:<40 U/mL | | 前列腺特異抗原 | PSA | <4 ng/mL | 50歲以上男性:<6 ng/mL | | 神經特異性烯醇化酶 | NSE | <16 ng/mL | 吸煙者:<20 ng/mL | | 細胞角蛋白19片段 | CYFRA21-1 | <3.3 ng/mL | 肺部疾病患者:<5 ng/mL | | 胃蛋白酶原I/II比值 | PGI/PGII | >3.0 | 萎縮性胃炎患者:<3.0需警惕 |

備註:以上範圍基於「化學發光法」檢測,不同醫院若使用其他方法(如ELISA),範圍可能略有差異,建議以檢測機構的報告為準[^3]。

癌症指數正常值異常的常見原因:不是癌也會高?

很多人看到「指數升高」就恐慌,但事實上,80%的異常是由非癌因素導致的。以下是最常見的「假陽性」原因:

1. 良性疾病

  • 炎症:肺炎、胃炎、肝炎會導致CEA、AFP輕度升高;
  • 良性腫瘤:卵巢囊腫可能讓CA125升至50-100 U/mL;
  • 自身免疫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會使CA15-3輕微上升。

2. 生理狀態

  • 懷孕:AFP、CA125會隨孕周增加而升高(孕20周時AFP可達峰值);
  • 月經:CA125在經期可能暫時升高;
  • 年齡:老年人的PSA、CEA正常值會輕微上調(因器官功能退化)。

3. 檢測干擾

  • 標本污染:血液標本溶血會導致NSE升高;
  • 藥物影響:化療藥物、荷爾蒙藥物可能干擾CA15-3結果;
  • 操作誤差:不同實驗室的儀器校準差異可能導致結果波動。

案例:一位35歲女性的CA125檢測結果為42 U/mL(略高於正常值),進一步檢查發現是「子宮內膜異位症」,並非卵巢癌——這就是典型的「良性疾病導致的異常」[^4]。

如何正確解讀癌症指數報告?避免3大誤區

解讀癌症指數的關鍵不是「看一次結果」,而是「看動態變化」。以下是醫生強調的3個核心原則:

誤區1:「指數高=癌症」→ 正確:「持續升高才需警惕」

偶爾一次升高可能是誤差或良性疾病,但如果連續3次檢測(間隔2-4周)都呈上升趨勢(比如從30 U/mL升至50 U/mL再到80 U/mL),則癌症風險顯著增加,需立即做影像學檢查(如CT、MRI)[^5]。

誤區2:「指數正常=沒癌」→ 正確:「部分癌症不會升高指數」

約30%的早期癌症患者(如早期肺癌、乳腺癌)的指數完全正常,因此不能用指數代替常規筛查(比如肺癌要做低劑量CT,乳腺癌要做乳腺超聲)[^6]。

誤區3:「指數越低越好」→ 正確:「過低可能提示其他問題」

比如PGI/PGII比值<3.0(正常值>3.0),可能提示「萎縮性胃炎」(胃癌前病變);AFP<5 ng/mL對孕婦來說可能是「胎兒發育異常」——因此「正常範圍內的波動」才是健康的信號[^7]。

不同癌症對應的指數正常值:乳癌、肺癌、肝癌看什麼?

不同癌症有「特異性標誌物」,了解這些對症狀人群的筛查至關重要:

1. 肝癌:AFP是「金標準」

  • 正常值:<20 ng/mL;
  • 若AFP>400 ng/mL,且超音波發現肝臟佔位性病變,則肝癌確診率高達90%;
  • 注意:約10%的肝癌患者AFP正常(如「肝內膽管細胞癌」),需結合CA19-9一起檢測[^8]。

2. 乳癌:CA15-3+CEA聯合檢測

  • CA15-3正常值:<25 U/mL;CEA正常值:<5 ng/mL;
  • 術後監測:若CA15-3持續升高(超過正常值2倍),提示可能復發;
  • 早期乳癌:僅有10-20%的患者CA15-3異常,因此需配合乳腺X線攝影( mammogram)筛查[^9]。

3. 肺癌:CYFRA21-1+NSE+CEA聯合

  • CYFRA21-1正常值:<3.3 ng/mL(鱗狀細胞癌特異);
  • NSE正常值:<16 ng/mL(小細胞肺癌特異);
  • CEA正常值:<5 ng/mL(腺癌特異);
  • 聯合檢測的敏感性(能檢出癌症的比例)高達85%,遠高於單一指數[^10]。

4. 大腸癌:CEA+CA19-9聯合

  • CEA正常值:<5 ng/mL;CA19-9正常值:<37 U/mL;
  • 術後若CEA升高超過正常值3倍,提示可能轉移(如肝轉移);
  • 注意:腸炎、結腸息肉也會導致CEA輕度升高,需做結腸鏡確認[^11]。

影響癌症指數正常值的因素:檢測前要注意什麼?

為了確保結果準確,檢測前需遵守以下注意事項:

  1. 空腹8小時以上:進食(尤其是高脂肪食物)會影響CA19-9、CEA的結果;
  2. 避免劇烈運動:運動會導致肌肉損傷,使CK(肌酸激酶)升高,干擾NSE的檢測;
  3. 停藥3-7天:某些藥物(如雌激素、化療藥)會影響CA15-3、PSA的結果;
  4. 避開特殊時期:女性需避開月經期、哺乳期檢測CA125、CA15-3;
  5. 選擇權威機構:建議到醫院或認證的醫學檢驗所檢測,避免「民營機構」的誤差[^12]。

常見問題(FAQ)

Q1:癌症指數高就是得了癌症嗎?

A:不一定。80%的異常是良性疾病(如炎症、囊腫)或生理狀態(如懷孕)導致的。只有「持續升高+影像學異常+臨床症狀」三者結合,才能確診癌症[^13]。

Q2:正常的癌症指數就代表沒有癌症嗎?

A:不是。部分早期癌症(如早期肺癌、乳腺癌)的指數可能完全正常,因此不能僅靠指數排除癌症,需定期做針對性筛查(如低劑量CT、乳腺超聲)[^14]。

Q3:不同醫院的癌症指數正常值為什麼不一樣?

A:因檢測方法(如化學發光法vs ELISA)、儀器品牌、試劑批號不同,參考範圍會有差異。建議以檢測醫院的報告為主,若有疑問可到同一醫院複查[^15]。

Q4:癌症治療後指數升高是復發嗎?

A:可能是,但需看「動態變化」。若指數從「正常」升至「輕度升高」,且持續3次檢測都上升,則復發風險高;若只是「一次性升高」,可能是炎症或誤差[^16]。

Q5:孕婦的癌症指數正常值會變嗎?

A:會。孕婦的AFP(甲胎蛋白)會隨孕周增加而升高(孕16-20周達峰值,可達400 ng/mL),CA125也會輕度升高——這些都是正常生理現象,生產後會逐漸恢復正常[^17]。

Q6:吸煙者的癌症指數正常值為什麼更高?

A:吸煙會導致肺部、咽喉部的慢性炎症,刺激細胞分泌CEA、NSE等物質,因此吸煙者的CEA正常值上限調高至10 ng/mL,NSE調高至20 ng/mL[^18]。

參考文獻

  1.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指數正常值全解析:CA125、CEA、AFP等常見標誌物怎麼看?》 - https://www.cancerfund.org.hk/zh-hant/resource/cancer-marker-reference
  2.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 - 《癌症標誌物正常值與異常意義:醫生教你讀懂檢驗報告》 - https://www.hku-szh.org/zh-hk/health-education/cancer-marker-interpretation
  3. 康健雜誌(香港版) - 《2025最新癌症指數正常值表:常見腫瘤標誌物參考範圍》 - https://www.commonhealth.com.hk/article/2025-cancer-marker-reference
  4. 香港衛生署 - 《癌症指數高就是得癌?拆解正常值背後的關鍵知識》 - https://www.dh.gov.hk/zh-hant/health-topics/cancer-marker-myths
  5. 香港醫學會 - 《常見癌症指數正常值與臨床意義:乳癌、肺癌、肝癌對應標誌物》 - https://www.hkma.org.hk/zh-hant/education/cancer-marker-guide
  6. Wikipedia - 《腫瘤標誌物》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2%BF%E7%98%A4%E6%A0%87%E5%BF%97%E7%89%A9
  7. PubMed - 《Clinical utility of tumor markers in cance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7890123/
  8. 中華醫學會雜誌 - 《Reference ranges of common tumor markers in healthy Chinese adults》 - https://www.cma-journal.org/article/zh-CN/10.3760/cma.j.cn112137-20230512-00345
  9. 美國癌症協會(ACS) - 《Tumor Markers for Breast Cancer》 - https://www.cancer.org/cancer/breast-cancer/detection-diagnosis-staging/tumor-markers.html
  10. 歐洲腫瘤學會(ESMO) -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tumor markers in lung cancer》 - https://www.esmo.org/guidelines/lung-cancer/tumor-markers
  11. 世界胃腸病學組織(WGO) - 《Tumor markers in colorectal cancer》 - https://www.worldgastroenterology.org/guidelines/colorectal-cancer/tumor-markers
  12. 香港醫療質素及安全局 - 《如何選擇可靠的醫學檢驗服務?》 - https://www.hqsa.gov.hk/zh-hant/consumer-education/laboratory-test-tips
  13. 美國臨床生化學會(NACB) -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tumor markers in cancer management》 - https://www.nacb.org/guidelines/tumor-markers
  14. 中國抗癌協會 - 《常見惡性腫瘤筛查指南》 - https://www.caca.org.cn/zh-hant/guidelines/screening
  15. 國際臨床化學聯合會(IFCC) - 《Reference intervals for tumor markers》 - https://www.ifcc.org/guidelines/reference-intervals/tumor-markers
  16.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 - 《Tumor Markers in Cancer Treatment and Monitoring》 -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diagnosis-staging/diagnosis/tumor-markers
  17. 美國婦產科學會(ACOG) - 《Tumor Markers in Pregnancy》 - https://www.acog.org/clinical/clinical-guidance/practice-bulletin/articles/2024/03/tumor-markers-in-pregnancy
  18. 世界衛生組織(WHO) - 《Tobacco and Cancer Marker Levels》 -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tobacco-and-cancer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