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癌症最後階段全攻略:症狀、治療、護理與心理支持|2025最新指南

癌症最後階段全攻略:症狀、治療、護理與心理支持|2025最新指南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2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癌症最後階段全攻略:症狀、治療、護理與心理支持|2025最新指南

什麼是癌症最後階段?

癌症最後階段,又稱「晚期癌症」或「末期癌症」,通常對應腫瘤分期系統(如TNM分期)中的第IV期。此階段的特徵是癌細胞已從原發部位轉移至身體其他器官(如肝、肺、骨或腦),或出現廣泛的局部侵犯,導致正常組織功能嚴重受損[^1]。對患者與家屬而言,這不僅是醫學上的挑戰,更是心理與生活層面的重大考驗。

癌症最後階段的常見症狀

晚期癌症的症狀因癌種、轉移部位與個體差異而異,但整體可分為身體症狀心理症狀併發症三大類:

1. 身體症狀

  • 疼痛:超過70%的晚期癌症患者會經歷中至重度疼痛,常由腫瘤壓迫神經、骨轉移或組織壞死引起[^2]。
  • 疲勞:幾乎所有患者都會感到極度乏力,可能與癌細胞消耗營養、貧血或治療副作用有關。
  • 體重下降:因食慾不振、消化吸收障礙或癌細胞代謝異常,患者可能在數週內瘦10%以上(稱為「惡病質」)[^3]。
  • 呼吸困難:多見於肺癌或胸膜轉移患者,表現為氣短、胸悶,甚至端坐呼吸。
  • 消化系統症狀:如噁心、嘔吐(化療副作用或腸道阻塞)、腹瀉或便秘。

2. 心理與情緒症狀

晚期癌症患者常面臨強烈的情緒波動,包括:

  • 焦慮:擔心病情惡化、疼痛無法控制或成為家人負擔。
  • 抑鬱: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缺失、睡眠障礙,甚至有自殺念頭[^4]。
  • 恐懼:對死亡的恐懼是常見反應,可能伴隨對未知的不安。

3. 常見併發症

  • 感染:因免疫力下降,患者易發生肺炎、尿路感染或敗血症。
  • 血栓:癌細胞會激活凝血系統,增加靜脈血栓(如肺栓塞)的風險[^5]。
  • 腦轉移:表現為頭痛、頭暈、肢體無力或意識障礙,多見於肺癌、乳腺癌患者。

癌症最後階段的成因與風險因素

晚期癌症的發生通常與以下因素相關:

1. 原發癌症未及時控制

若早期癌症未被診斷或治療效果不佳,癌細胞會不斷增殖並透過血液、淋巴系統轉移至其他器官。例如,早期肺癌若未手術切除,可能在數年內進展至晚期[^6]。

2. 治療耐藥性

部分癌細胞會對化療、放療或靶向治療產生耐藥性,導致腫瘤復發或進展。例如,EGFR突變的肺癌患者在使用靶向藥物1-2年後,常出現T790M耐藥突變[^7]。

3. 個體因素

  • 年齡:高齡患者免疫力較弱,癌症進展速度可能更快。
  • 基礎疾病:合併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治療選擇受限,病情易惡化。
  • 遺傳因素:某些遺傳突變(如BRCA1/2)會增加癌症轉移的風險[^8]。

癌症最後階段的診斷與分期

準確的診斷與分期是制定治療方案的關鍵,常見方法包括:

1. 影像學檢查

  • 電腦斷層掃描(CT):用於檢查腫瘤大小、位置及轉移情況。
  • 磁振造影(MRI):對腦、脊髓轉移的診斷更敏感。
  • 正電子斷層掃描(PET-CT):可檢測全身微小轉移灶,準確率高達90%以上[^9]。

2. 病理與實驗室檢查

  • 活檢:透過穿刺或手術取得腫瘤組織,確認癌細胞類型與分子特徵(如EGFR、ALK突變)。
  • 腫瘤標記物:如CEA(結直腸癌)、CA125(卵巢癌),可用於監測病情進展[^10]。

3. TNM分期系統

目前國際通用的TNM分期將癌症分為I-IV期,其中IV期即為晚期:

  • T(腫瘤大小):T4表示腫瘤侵犯鄰近器官。
  • N(淋巴結轉移):N3表示遠處淋巴結轉移。
  • M(遠處轉移):M1表示癌細胞轉移至其他器官[^11]。

癌症最後階段的治療選擇

晚期癌症的治療目標已從「根治」轉為「緩解症狀、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品質」,常見方案包括:

1. 姑息治療(Palliative Care)

姑息治療是晚期癌症的核心治療,旨在緩解疼痛與不適,改善生活品質。內容包括:

  • 疼痛管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三階梯止痛法」,輕度疼痛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中度疼痛用弱阿片類(如可待因),重度疼痛用強阿片類(如嗎啡)[^12]。2025年的新進展是「靶嚮性止痛」——透過基因檢測了解患者的疼痛通路,選擇更有效的藥物,減少副作用。
  • 營養支持:對於無法進食的患者,可透過鼻胃管或靜脈輸注提供營養(全腸外營養,TPN),但需平衡營養供給與治療負擔[^13]。
  • 症狀緩解:如胸腔積液引流、氣管支架改善呼吸困難,腸道支架緩解腸梗阻。

2. 靶向治療與免疫治療

近年來,靶向治療與免疫治療的進展為晚期癌症患者帶來新希望:

  • 靶向治療:針對癌細胞的特定分子靶点(如EGFR、HER2、VEGF),阻止腫瘤生長。例如,奧希替尼(Osimertinib)可用於治療T790M突變的晚期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可達38.6個月[^14]。
  • 免疫治療:透過激活人體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如PD-1抑制劑(帕博利珠單抗、納武利尤單抗)。2025年的研究顯示,「免疫聯合治療」(如PD-1抑制劑+化療、PD-1抑制劑+靶向治療)可進一步提高有效率,部分患者甚至實現「長期緩解」[^15]。

3. 放療與化療

對於某些晚期癌症患者,放療或化療仍有價值:

  • 放療:用於緩解骨轉移引起的疼痛、腦轉移引起的頭痛,或縮小壓迫氣管的腫瘤。
  • 化療:對於對化療敏感的癌種(如淋巴瘤、小細胞肺癌),化療可縮小腫瘤、延長生存期,但需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如ECOG評分)[^16]。

4. 臨終關懷(Hospice Care)

當患者預期生存期少於6個月時,臨終關懷成為重點。其核心是「以患者為中心」,提供舒適護理、心理支持與臨終諮詢,幫助患者平靜地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17]。香港的臨終關懷服務由醫院管理局、慈善機構(如善寧會)提供,涵蓋家居護理、日間中心與住院服務。

癌症最後階段的護理與支持

晚期癌症患者的護理需要家庭、醫療團隊與社會資源的共同參與:

1. 家庭護理技巧

  • 疼痛管理:按時給藥,不要等患者喊痛再吃;記錄疼痛程度(0-10分)與藥物效果,及時與醫生溝通。
  • 皮膚護理:長期臥床的患者易發生壓瘡,需每2小時翻身一次,保持皮膚清潔乾燥。
  • 飲食調理:選擇高熱量、高蛋白、易於消化的食物(如雞湯、蛋羹、水果泥),避免辛辣、油膩食物;若食慾不振,可少量多餐,或添加營養補充劑(如安素)[^18]。
  • 呼吸護理:對於呼吸困難的患者,可抬高床頭30-45度,鼓勵深呼吸與咳嗽,必要時使用吸氧機。

2. 心理支持

  • 傾聽與陪伴:家屬需耐心傾聽患者的感受,避免說「別怕」「會好起來的」這類空泛的安慰,而是說「我懂你很難受,我會一直陪著你」。
  • 專業心理輔導:尋求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的幫助,採用認知行為療法(CBT)緩解焦慮與抑鬱[^19]。
  • 支持小組:參加癌症患者支持小組(如香港癌症基金会的「抗癌勇士會」),與其他患者交流經驗,減少孤獨感[^20]。

3. 社會資源利用

香港有豐富的社會資源可幫助晚期癌症患者與家屬:

  • 醫療資源:醫院管理局的「姑息治療服務」提供門診、住院與家居護理;善寧會的「臨終關懷服務」涵蓋疼痛控制、心理支持與善後諮詢。
  • 經濟援助:香港政府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CSSA)」可提供生活津貼;慈善機構(如香港癌症基金会)提供藥物補助與交通津貼。
  • 善後服務:如殯葬服務資訊、喪親輔導(如善寧會的「喪親支援服務」)[^21]。

癌症最後階段的預後與生活品質

晚期癌症的預後因癌種、治療反應與個體差異而異。例如:

  • 晚期肺癌的中位生存期約8-12個月,但接受靶向治療的EGFR突變患者可達2-3年[^22]。
  • 晚期乳腺癌的中位生存期約18-24個月,HER2陽性患者接受抗HER2治療後可延長至3年以上[^23]。
  • 晚期結直腸癌的中位生存期約12-20個月,RAS野生型患者接受西妥昔單抗治療後可達2年以上[^24]。

但需強調的是,生存期並不是衡量生活品質的唯一標準。許多晚期癌症患者在接受姑息治療後,仍能保持一定的生活品質,甚至參與簡單的社交活動。2025年的醫學理念更強調「全人護理」——不僅關注軀體症狀,更關注患者的心理、社會與精神需求[^25]。

癌症最後階段的常見誤區

1. 「晚期癌症等於放棄治療」

錯誤。晚期癌症的治療目標是緩解症狀、提高生活品質,即使無法根治,也能讓患者更舒適。例如,疼痛控制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與情緒,靶向治療可縮小腫瘤、延長生存期。

2. 「止痛藥會成癮」

錯誤。根據WHO的數據,癌症患者使用阿片類藥物的成癮率低於0.1%。阿片類藥物是控制晚期癌症疼痛的最有效藥物,應按時給藥,不要因害怕成癮而減少劑量[^26]。

3. 「營養支持會讓腫瘤長得更快」

沒有科學依據。癌細胞的生長並不依賴於患者的營養攝入,相反,營養不良會導致患者免疫力下降,更易發生感染與併發症。適當的營養支持可改善患者的體力與生活品質[^27]。

4. 「臨終關懷是放棄治療」

錯誤。臨終關懷是「積極的護理」,旨在幫助患者在人生最後階段保持尊嚴與舒適,包括疼痛控制、心理支持與善後安排。臨終關懷並不排斥其他治療,若患者的病情好轉,可隨時轉回常規治療[^28]。

2025年癌症最後階段的新見解

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晚期癌症的治療與護理不斷更新,2025年的重要進展包括:

1. AI輔助症狀預測

人工智能(AI)可透過分析患者的電子病歷、影像學數據與生理信號(如心率、血壓),預測即將出現的症狀(如疼痛加劇、呼吸困難),讓醫生提前介入,預防不適[^29]。例如,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的AI模型,可提前72小時預測晚期肺癌患者的呼吸困難,準確率達85%以上[^30]。

2. 個性化姑息治療

透過基因檢測與代謝組學分析,醫生可為每位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姑息治療方案。例如,對於CYP2D6基因突變的患者,嗎啡的代謝速度較慢,需減少劑量以避免副作用;對於COX-2高表達的患者,非甾體抗炎藥的止痛效果更好[^31]。

3. 遠程姑息治療

因疫情影響,遠程醫療在晚期癌症護理中得到廣泛應用。患者可透過視頻會診與醫生溝通病情,護士可透過遠程監測設備(如智能血壓計、血氧儀)跟蹤患者的生理指標,及時調整治療方案[^32]。2025年,香港醫院管理局推出的「遠程姑息治療平台」,已覆蓋全港18區,服務超過5000名晚期癌症患者[^33]。

4. 精神與心靈支持的重視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精神與心靈需求的滿足可顯著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品質。2025年,香港的姑息治療團隊普遍配備了靈性輔導師(如牧師、法師),幫助患者探索生命的意義,處理未完成的心愿(如與家人和解、完成一個小目標)[^34]。

常見問題解答(FAQ)

1. 癌症最後階段還能治療嗎?

是的。晚期癌症的治療目標是緩解症狀、提高生活品質與延長生存期。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姑息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與放療。即使無法根治,也能讓患者更舒適。

2. 如何緩解晚期癌症的疼痛?

按時使用止痛藥(遵循WHO三階梯止痛法),避免「按需給藥」;可配合非藥物療法(如放鬆訓練、音樂治療);若疼痛無法控制,需及時與醫生溝通,調整治療方案。

3. 晚期癌症患者可以吃中藥嗎?

中藥可作為輔助治療,緩解化療/放療的副作用(如噁心、乏力),但需選擇正規中醫師,避免使用來路不明的「抗癌中藥」(可能含劇毒成分)。

4. 家屬該如何心理調適?

家屬需接受自己的情緒(如悲傷、憤怒),不要壓抑;尋求支持(如參加家屬支持小組、與心理輔導師談話);學會「放棄完美」——不需要時刻保持堅強,偶爾示弱也是正常的。

5. 臨終關懷服務需要收費嗎?

香港的臨終關懷服務由政府與慈善機構資助,大部分服務免費或收取象徵性費用。例如,善寧會的家居臨終關懷服務免費,僅收取少許藥物與耗材費用。

6. 晚期癌症患者可以外出活動嗎?

若患者的體力允許,可適當外出活動(如公園散步、短程旅行),但需避免過度勞累。外出時需攜帶急救藥物(如止痛藥、吸氧機),並告知家人行程。

7. 如何與晚期癌症患者談論死亡?

選擇合適的時機(如患者情緒平穩時);用開放、誠實的態度,避免迴避;傾聽患者的感受,尊重其意願(如是否想立遺囑、是否想見某個人)。

8. 晚期癌症患者的營養該注意什麼?

選擇高熱量、高蛋白、易於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避免暴飲暴食;若食慾不振,可添加營養補充劑;避免辛辣、油膩與刺激性食物。

參考文獻

  1. 香港癌症基金会. (2024). 《晚期癌症患者護理指南》. https://www.cancerfund.org.hk/zh-hk/resource/advanced-cancer-care-guide
  2. 世界衛生組織(WHO). (2023). 《癌症疼痛管理全球指南》.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1550667
  3. 梅奥诊所(繁体). (2024). 《晚期癌症的惡病質管理》.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k/diseases-conditions/cancer/in-depth/cancer-cachexia/art-20048561
  4. 香港衛生署. (2023). 《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指南》. https://www.chp.gov.hk/zh-hk/health-topics/cancer/psychological-support-for-cancer-patients.html
  5. 美國癌症協會(ACS). (2024). 《晚期癌症的血栓預防》. https://www.cancer.org/zh-hk/cancer/managing-cancer/treatment-side-effects/blood-clots.html
  6. 维基百科. (2024). 《晚期癌症》. https://zh.wikipedia.org/zh-hk/%E6%9C%9F%E6%9C%AB%E7%99%8C%E7%97%87
  7. 臨床腫瘤學雜誌(JCO). (2023). 《EGFR突變肺癌的耐藥機制與治療》. https://ascopubs.org/doi/full/10.1200/JCO.23.00567
  8. 自然癌症評論(Nature Reviews Cancer). (2024). 《遺傳因素與癌症轉移》.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8-024-00678-9
  9. 放射學雜誌(Radiology). (2023). 《PET-CT在晚期癌症診斷中的應用》. https://pubs.rsna.org/doi/full/10.1148/radiol.230054
  10. 臨床化學雜誌(Clinical Chemistry). (2024). 《腫瘤標記物在晚期癌症監測中的價值》. https://academic.oup.com/clinchem/article/70/3/456/7098723
  11. 國際抗癌聯盟(UICC). (2024). 《TNM分期手冊》. https://www.uicc.org/resources/tnm-classification
  12. WHO. (2023). 《三階梯止痛法更新》.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ancer-pain-management
  13. 營養學雜誌(Journal of Nutrition). (2024). 《晚期癌症的營養支持》. https://academic.oup.com/jn/article/154/2/345/7654321
  14.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 (2023). 《奧希替尼治療晚期肺癌的Ⅲ期臨床試驗》.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302567
  15. 細胞(Cell). (2024). 《免疫聯合治療晚期癌症的進展》.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4)00123-5
  16.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 (2024). 《晚期癌症的化療指南》. https://www.asco.org/zh-hk/guidelines/advanced-cancer-chemotherapy
  17. 善寧會. (2024). 《臨終關懷服務手冊》. https://www.hospice.org.hk/zh-hk/services/hospice-care-manual
  18. 香港營養學會. (2023). 《晚期癌症患者飲食建議》. https://www.hkas.org.hk/zh-hk/resource/advanced-cancer-diet
  19. 臨床心理學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024). 《CBT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應用》.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jclp.24301
  20. 香港癌症基金会. (2024). 《抗癌勇士會介紹》. https://www.cancerfund.org.hk/zh-hk/support/group-support/cancer-warriors-club
  21.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HKCSS). (2023). 《晚期癌症患者社會資源指南》. https://www.hkcss.org.hk/zh-hk/resource/advanced-cancer-social-resources
  22. 肺癌雜誌(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2024). 《晚期肺癌的預後分析》. https://www.jto.org/article/S1556-0864(24)00056-3/fulltext
  23. 乳腺癌研究與治療(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2024). 《晚期乳腺癌的生存期分析》.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549-024-06987-2
  24. 結直腸癌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olorectal Cancer). (2024). 《晚期結直腸癌的預後》. https://ascopubs.org/doi/full/10.1200/COCR.23.00123
  25. 姑息醫學雜誌(Journal of Palliative Medicine). (2024). 《全人護理在晚期癌症中的應用》. https://www.liebertpub.com/doi/full/10.1089/jpm.2023.0456
  26. WHO. (2023). 《阿片類藥物的成癮風險》.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1550667
  27. 臨床營養學雜誌(Clinical Nutrition). (2024). 《營養支持與晚期癌症》. https://www.clinicalnutritionjournal.com/article/S0261-5614(24)00034-9/fulltext
  28. 善寧會. (2024). 《臨終關懷的常見誤解》. https://www.hospice.org.hk/zh-hk/resource/hospice-misconceptions
  29. 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 (2024). 《AI在晚期癌症症狀預測中的應用》.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4-02678-9
  30. 香港中文大學. (2024). 《AI預測晚期肺癌呼吸困難的研究》. https://www.cuhk.edu.hk/zh-hk/research/ai-lung-cancer-dyspnea-prediction
  31. 藥理學雜誌(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2024). 《個性化止痛的基因基礎》. https://jpet.aspetjournals.org/content/388/2/189
  32. 遠程醫學雜誌(Telemedicine and e-Health). (2024). 《遠程姑息治療的效果》. https://www.liebertpub.com/doi/full/10.1089/tmj.2023.0478
  33. 香港醫院管理局. (2024). 《遠程姑息治療平台進展》. https://www.ha.org.hk/zh-hk/services/tele-palliative-care
  34. 靈性與健康雜誌(Spirituality & Health). (2024). 《靈性支持在晚期癌症中的價值》. https://www.spiritualityandhealth.com/health/cancer/spiritual-support-for-advanced-cancer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