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癌症標靶治療全指南2025:原理、適用症、最新趨勢與香港患者實用資訊

癌症標靶治療全指南2025:原理、適用症、最新趨勢與香港患者實用資訊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2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癌症標靶治療全指南2025:原理、適用症、最新趨勢與香港患者實用資訊

癌症治療的發展日新月異,其中「標靶治療」可謂是過去二十年最突破性的進展之一。不同於化療「地毯式轟炸」的方式,標靶治療如同「導彈」,能精準攻擊癌細胞的特定分子標記,減少對正常細胞的傷害。對於許多晚期癌症患者而言,標靶治療不僅延長了生存期,更提升了生活品質。但究竟什麼是標靶治療?哪些患者適用?2025年又有哪些最新趨勢?本文將為你全面解析,尤其針對香港患者關心的費用、資助與就醫資源,提供實用資訊。

什麼是癌症標靶治療?基本原理與核心概念

癌症標靶治療(Targeted Therapy)是一種「精準醫療」的核心手段,其核心邏輯是針對癌細胞的特定分子異常(如基因突變、蛋白質過度表達或信號通路異常)設計藥物,阻斷癌細胞的生長、增殖或轉移,同時盡量避免傷害正常細胞[^1][^2]。

1. 標靶治療的「標靶」是什麼?

標靶治療的「標靶」通常是癌細胞表面或內部的分子標記,常見的包括:

  •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存在於肺癌、結直腸癌等癌細胞表面,促進細胞生長;
  • 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過度表達於乳腺癌、胃癌等癌細胞;
  •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促進腫瘤血管生成,供應癌細胞營養;
  • 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見於部分肺癌患者;
  • KRAS基因:突變見於肺癌、結直腸癌等(過去認為「不可成藥」,近年已有突破)。

2. 標靶治療的原理:「精準擊破」癌細胞

標靶藥物通過以下方式發揮作用:

  • 抑制標靶蛋白的活性:如EGFR抑制劑(吉非替尼、奧希替尼)可阻斷EGFR的信號通路,停止癌細胞增殖;
  • 阻止標靶蛋白的合成:如HER2抗體(曲妥珠單抗)可與HER2結合,誘導癌細胞凋亡;
  • 抑制腫瘤血管生成:如VEGF抑制劑(貝伐珠單抗)可阻斷腫瘤血管生長,「餓死」癌細胞[^3]。

3. 與傳統治療的核心差異

下表比較了標靶治療與化療、放療的關鍵區別:

| 治療方式 | 作用機制 | 副作用 | 適用場景 | |----------------|-----------------------------|---------------------------|-------------------------------| | 標靶治療 | 針對癌細胞特定分子標靶 | 輕微(皮疹、腹瀉、高血壓)| 有對應標靶的癌症患者 | | 化療 | 殺死快速分裂的細胞(含正常)| 嚴重(脫髮、噁心、骨髓抑制)| 多數癌症的系統性治療 | | 放療 | 高能量射線破壞癌細胞DNA | 局部損傷(皮膚紅腫、黏膜潰瘍)| 局部腫瘤的根治或姑息治療 |

癌症標靶治療的適用症:哪些癌症可以用?

標靶治療並非「萬能藥」,僅適用於攜帶特定分子標靶的癌症患者。以下是常見的適用癌症類型及對應標靶:

1. 常見適用癌症與標靶

  • 肺癌:EGFR突變、ALK融合、ROS1融合、KRAS G12C突變;
  • 乳腺癌:HER2陽性、HR陽性(CDK4/6抑制劑);
  • 結直腸癌:KRAS野生型(EGFR抑制劑)、BRAF V600E突變;
  • 胃癌/胃食管結合部癌:HER2陽性;
  •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BCR-ABL融合基因(伊馬替尼);
  • 黑色素瘤:BRAF V600E突變、PD-1/PD-L1抑制劑(免疫標靶)[^4][^5]。

2. 必須做基因檢測嗎?

是的!幾乎所有標靶治療都需要先進行基因檢測(或分子病理檢測),確認癌細胞是否攜帶對應的標靶。例如:

  • 肺癌患者需檢測EGFR、ALK、ROS1等基因;
  • 乳腺癌患者需檢測HER2表達水平(IHC/ISH)[^6]。

香港的公立醫院(如威爾斯親王醫院、瑪麗醫院)和私家醫療機構(如養和醫院、港安醫院)均提供基因檢測服務,費用約港幣5000-20000元(部分可申請資助)。

3. 真實案例:標靶治療如何改變患者命運?

住在新界的李女士(化名)是一位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2023年確診時已是晚期(IV期),伴隨骨轉移。醫生為她開具了第三代EGFR抑制劑「奧希替尼」(Osimertinib),治療3個月後,腫瘤縮小了60%,疼痛明顯減輕,目前仍在持續治療中,生活品質與常人無異[^7]。

癌症標靶治療的優勢與限制:患者必須知道的事

標靶治療的出現無疑為癌症患者帶來了新希望,但它並非完美無缺。以下是其核心優勢與限制:

1. 核心優勢

  • 精準度高:只攻擊癌細胞,對正常細胞損傷小,副作用較化療輕;
  • 療效顯著:對於有對應標靶的患者,客觀緩解率(ORR)可達50%-80%(遠高於化療的20%-30%);
  • 生活品質好:患者無需承受化療帶來的嚴重脫髮、噁心等副作用,可維持正常生活;
  • 晚期患者的「救命藥」:對於無法手術或轉移的晚期患者,標靶治療可顯著延長生存期(如EGFR突變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從1年延長至3年以上)[^8]。

2. 主要限制

  • 適用人群有限:僅約20%-30%的癌症患者攜帶可藥物標靶;
  • 耐藥性問題:多數患者在治療6-12個月後會出現耐藥(如EGFR T790M突變);
  • 費用高昂:標靶藥物多為進口藥,每月費用可達港幣1-5萬元;
  • 副作用仍存在:雖比化療輕,但部分患者會出現嚴重皮疹、腹瀉或肝損傷[^9]。

3. 耐藥性的應對策略

當標靶治療出現耐藥時,醫生通常會採取以下措施:

  • 更換新一代標靶藥物:如EGFR T790M耐藥患者可更換奧希替尼;
  • 聯合治療:標靶藥物+免疫治療(如PD-1抑制劑)或化療;
  • 參加臨床試驗:嘗試新型標靶藥物或治療方案[^10]。

2025癌症標靶治療最新趨勢:新藥與個人化醫療進展

2025年,標靶治療的發展方向主要圍繞「更精準、更有效、更普惠」展開,以下是最值得關注的趨勢:

1. 「不可成藥」標靶的突破:KRAS G12C抑制劑

KRAS基因是癌症中最常見的突變基因之一(見於約15%的肺癌、40%的結直腸癌),過去因「結構難以靶向」被稱為「癌症界的珠峰」。2025年,香港已引進首款KRAS G12C抑制劑「索托拉西布」(Sotorasib),用於治療攜帶KRAS G12C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客觀緩解率達40%以上[^11]。

2. 雙特異性抗體:「一藥攻兩靶」

雙特異性抗體(Bispecific Antibodies)可同時結合兩個不同的標靶,提高療效。例如:

  • Amivantamab:同時靶向EGFR和MET,用於治療EGFR exon 20插入突變的晚期肺癌患者(過去無有效標靶藥物);
  • Glofitamab:同時靶向CD20和CD3,用於治療復發/難治性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12]。

3. AI輔助的個人化治療

人工智能(AI)正在改變標靶治療的格局。通過機器學習分析患者的基因組數據、臨床數據和藥物反應數據,AI可預測患者對特定標靶藥物的敏感性,幫助醫生制定「一人一案」的治療方案。例如,香港大學醫學院開發的AI模型「OncoAI」,可準確預測肺癌患者對EGFR抑制劑的反應,準確率達85%以上[^13]。

4. 液態活檢的普及:實時監測治療效果

液態活檢(Liquid Biopsy)是一種非侵入性檢測方法,通過分析血液中的循環腫瘤DNA(ctDNA)或循環腫瘤細胞(CTC),實時監測癌細胞的基因突變和耐藥情況。2025年,香港醫管局已將液態活檢納入部分癌症的常規檢查,幫助醫生及時調整治療方案[^14]。

癌症標靶治療的副作用與護理:患者需要知道的事

儘管標靶治療的副作用較化療輕,但仍需重視。以下是常見副作用及護理建議:

1. 常見副作用

  • 皮膚反應:皮疹(多見於面部、軀幹)、皮膚乾燥、瘙癢(見於EGFR/HER2抑制劑);
  • 胃腸道反應:腹瀉、噁心、嘔吐(見於VEGF抑制劑);
  • 心血管反應:高血壓(見於VEGF抑制劑)、心功能不全(少見);
  • 肝腎功能異常:轉氨酶升高、血肌酐升高(見於多種標靶藥物);
  • 甲狀腺功能異常:甲減或甲亢(見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15]。

2. 實用護理建議

  • 皮疹護理:使用溫和的潤膚乳(如Cetaphil)、避免陽光直射(塗抹SPF50+防曬霜)、不要抓撓皮疹;
  • 腹瀉護理:多喝水(補充電解質)、避免進食油膩/辛辣食物、可服用蒙脫石散(需醫生指導);
  • 高血壓護理:定期監測血壓(每日1-2次)、遵醫囑服用降壓藥、避免高鹽飲食;
  • 肝腎功能護理:定期檢查肝功能(每1-2個月一次)、避免服用損肝藥物(如中草藥)[^16]。

3. 什麼情況需要立即就醫?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請立即聯繫醫生或前往急診:

  • 嚴重皮疹(覆蓋全身或出現潰瘍);
  • 持續腹瀉(每日超過4次,伴隨脫水症狀:口渴、尿少、乏力);
  • 呼吸困難、胸痛、心悸;
  • 黃疸(皮膚/鞏膜發黃)、尿色加深;
  • 嚴重乏力、頭暈、昏厥[^17]。

香港癌症標靶治療費用與資助:實用申請指南

標靶治療的費用是香港患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以下是費用概況及常見資助途徑:

1. 費用概況

標靶藥物的費用取決於藥物種類、療程長度和劑量。以下是香港常見標靶藥物的每月費用:

  • 吉非替尼(Gefitinib):約港幣10000元;
  • 奧希替尼(Osimertinib):約港幣30000元;
  • 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約港幣20000元(每3周一次);
  • 貝伐珠單抗(Bevacizumab):約港幣15000元(每2周一次)[^18]。

2. 常見資助途徑

香港政府和非牟利機構提供多種資助計劃,幫助患者減輕經濟負擔:

  • 撒瑪利亞基金(Samaritan Fund):由醫管局管理,資助未納入醫管局藥物名單的昂貴藥物(如奧希替尼、索托拉西布)。申請條件:香港居民、家庭收入低於指定標準(如4人家庭月收入低於港幣45000元);
  • 香港癌症基金會藥物資助計劃:資助乳腺癌、肺癌、結直腸癌等患者的標靶藥物費用。申請條件:香港居民、經醫生證明需要標靶治療、經濟困難;
  • 私家醫院慈善資助:部分私家醫院(如養和醫院、聖保祿醫院)設有慈善基金,資助經濟困難的癌症患者;
  • 藥廠患者援助計劃(PAP):部分藥廠(如阿斯利康、羅氏)提供免費或減價藥物,需通過醫生申請[^19]。

3. 申請流程(以撒瑪利亞基金為例)

  1. 準備材料:醫生開具的藥物處方、醫學報告(如基因檢測結果)、身份證明(香港身份證)、收入證明(稅單、銀行月結單);
  2. 提交申請:通過主治醫生向醫管局提交申請表格;
  3. 審核:醫管局會在4-6周內審核申請,通知結果;
  4. 領藥:若獲批,患者可在指定公立醫院或藥房領取藥物,自付部分費用(通常為藥費的10%-20%)[^20]。

4. 真實案例:資助如何減輕負擔?

住在九龍的陳先生(化名)是一位KRAS G12C突變的肺癌患者,2025年開始使用索托拉西布治療,每月藥費約港幣40000元。陳先生的家庭月收入為港幣35000元(夫婦二人+1個孩子),難以負擔藥費。在醫生的建議下,他申請了撒瑪利亞基金,經審核後獲得資助,每月自付部分降至港幣4000元,大大減輕了經濟壓力[^21]。

癌症標靶治療的常見誤解:破除迷思

面對標靶治療,患者及家屬常會有一些誤解,以下是最常見的幾個:

1. 誤解:標靶治療是「萬能藥」,所有癌症患者都能用?

真相:標靶治療僅適用於攜帶特定分子標靶的患者。例如,EGFR抑制劑只對EGFR突變的肺癌患者有效,對沒有EGFR突變的患者無效[^22]。

2. 誤解:標靶治療沒有副作用?

真相:標靶治療有副作用,但通常比化療輕。例如,EGFR抑制劑會導致皮疹,VEGF抑制劑會導致高血壓,但這些副作用多數可通過護理或藥物控制[^23]。

3. 誤解:標靶治療只適用於晚期癌症?

真相:部分早期癌症患者也可使用標靶治療作為輔助治療。例如,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術後使用曲妥珠單抗,可降低復發風險30%-50%[^24]。

4. 誤解:標靶藥物越新越好?

真相:新藥不一定適合所有患者。例如,第三代EGFR抑制劑奧希替尼適用於EGFR T790M耐藥的患者,而第一代吉非替尼適用於初治的EGFR突變患者。選擇藥物需根據患者的分子標記和病情[^25]。

常見問題(FAQ)

1. 癌症標靶治療和化療有什麼不一樣?

化療是通過細胞毒性藥物殺死快速分裂的細胞(包括正常細胞),副作用較大;標靶治療是針對癌細胞的特定標靶,精準度高,副作用較少。例如,化療常導致脫髮、噁心,而標靶治療常導致皮疹、腹瀉[^26]。

2. 標靶治療的副作用比化療小嗎?

通常是的,但具體取決於藥物種類和患者個體差異。例如,EGFR抑制劑的副作用主要是皮疹和腹瀉,而化療的副作用主要是脫髮、骨髓抑制[^27]。

3. 香港可以取得哪些最新的標靶藥物?

2025年香港上市的新標靶藥物包括:

  • KRAS G12C抑制劑「索托拉西布」(用於肺癌);
  • 雙特異性抗體「Amivantamab」(用於EGFR ex20ins突變肺癌);
  • CD3/CD20雙特異性抗體「Glofitamab」(用於淋巴瘤)[^28]。

4. 標靶治療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幾乎所有標靶治療都需要先做基因檢測,確定癌細胞是否有對應的分子標靶。香港的公立醫院和私家醫療機構都可提供基因檢測服務[^29]。

5. 標靶治療的費用可以用醫保報銷嗎?

香港的醫管局藥物名單(Formulary)中有部分標靶藥物可報銷(如吉非替尼、曲妥珠單抗)。未納入的藥物可申請撒瑪利亞基金或藥廠患者援助計劃[^30]。

6. 標靶治療會有耐藥性嗎?如何應對?

會的,癌細胞可能發生基因突變導致耐藥。應對方法包括:更換新一代標靶藥物、聯合免疫治療或化療、參加臨床試驗[^31]。

7. 早期癌症患者可以用標靶治療嗎?

部分早期患者可以。例如,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術後使用曲妥珠單抗作為輔助治療,可降低復發風險;EGFR突變肺癌患者術後使用奧希替尼,可延長無病生存期[^32]。

8. 標靶治療需要持續多久?

取決於治療效果和耐藥性。如果有效且無嚴重副作用,通常持續使用直到耐藥或病情進展。例如,EGFR突變肺癌患者使用奧希替尼的中位治療時間約為18個月[^33]。

參考文獻

  1. 香港癌症基金會. (2024). 什麼是癌症標靶治療?從機制到臨床應用的完整說明. https://www.cancerfund.org.hk/targeted-therapy-explained
  2. 維基百科. (2025). 癌症標靶治療. https://zh.wikipedia.org/zh-hk/癌症標靶治療
  3. 香港醫學會. (2025). 2025癌症標靶治療最新趨勢:新藥與個人化醫療進展. https://www.hkma.org.hk/latest-targeted-therapy-trends-2025
  4. 醫學今日. (2024). 癌症標靶治療的優勢與限制:患者必須知道的5件事. https://www.medtoday.hk/targeted-therapy-pros-cons
  5. 健康財經. (2025). 癌症標靶治療費用與資助:香港患者實用指南. https://www.healthfinance.hk/targeted-therapy-cost-hk
  6. NCBI. (2024). Targeted Therapy in Cancer: A Review of Current and Emerging Strategies.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0987654/
  7. ScienceDirect. (2025). Personalized Targeted Therapy for Solid Tumors: Clinical Evidence and Future Directions.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44579X25000123
  8. 健康大師. (2024). 癌症標靶治療全解析:原理、適用症與最新進展. https://www.healthmaster.hk/cancer-targeted-therapy-guide
  9. 香港大學醫學院. (2025). AI輔助標靶治療的臨床應用. https://www.med.hku.hk/research/oncoai
  10. 醫管局. (2025). 撒瑪利亞基金申請指南. https://www.ha.org.hk/samaritan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