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種類全解析:認識常見、罕見與兒童癌症類型及關鍵資訊
癌症種類全解析:認識常見、罕見與兒童癌症類型及關鍵資訊
什麼是癌症種類?
癌症是一類因細胞異常增生且不受控制擴散的疾病,其種類劃分主要基於發病部位、組織來源與分子特徵三大核心維度[^1][^6]。例如,「肺癌」以部位命名,「肉瘤」指間葉組織(如骨、肌肉)來源的惡性腫瘤,而「EGFR突變型非小細胞肺癌」則是分子分型的典型代表。2025年,隨著精準醫學發展,分子特徵已從「輔助分類」升級為「治療導向的核心依據」,徹底改變了癌症診療的邏輯[^8]。
癌症種類的常見分類方式
1. 按發病部位分類(最直觀的大類)
這是大眾最熟悉的分類法,涵蓋人體幾乎所有器官與組織:
- 呼吸系統:肺癌(占全球癌症發病率第二位[^7])、喉癌、氣管癌
- 消化系統:肝癌(亞洲尤其華人高發[^3])、胃癌、大腸癌、胰腺癌
- 泌尿生殖系統:乳腺癌(女性第一大癌[^7])、前列腺癌(男性第二大癌[^7])、宮頸癌、卵巢癌
- 血液淋巴系統: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
- 神經系統:腦癌、脊髓腫瘤
- 其他:甲狀腺癌、皮膚癌(如黑色素瘤)、骨癌
2. 按組織來源分類(病理學核心)
病理醫生透過顯微鏡觀察癌細胞的「起源組織」,將癌症分為兩大類:
- 上皮細胞癌(Carcinoma):占所有癌症的80%-90%,來源於體內「覆蓋或腺體組織」(如皮膚、胃黏膜、乳腺腺管)。常見類型包括肺腺癌、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結直腸腺癌。
- 間葉組織肉瘤(Sarcoma):僅占1%-2%,來源於肌肉、骨、脂肪、血管等「支持組織」。例如骨肉瘤(兒童常見骨癌[^5])、軟組織肉瘤。
- 其他:如黑色素瘤(來源於黑色素細胞)、神經內分泌癌(來源於神經內分泌細胞)。
3. 按分子特徵分類(2025年精準醫學主流)
透過基因測序、蛋白質分析等技術,識別癌細胞的「分子標誌物」(如基因突變、融合基因、蛋白表達),進一步細分為:
- 驅動基因突變型:如EGFR突變肺癌、ALK融合肺癌、BRAF突變黑色素瘤,此類患者可使用靶向藥物(如奧希替尼、克唑替尼)[^8]。
- 生物標誌物表達型:如HER2陽性乳腺癌(使用曲妥珠單抗)、PD-L1高表達腫瘤(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2]。
常見癌症種類介紹(2025年全球/香港高發數據)
1. 肺癌(全球第二大癌,香港男性第一大癌[^3])
- 類型:分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占85%)與小細胞肺癌(SCLC,占15%);NSCLC進一步分為腺癌(最常見,占NSCLC的40%)、鱗癌(占30%)、大細胞癌(占10%)[^1]。
- 早期症狀:持續咳嗽(超過3周)、痰中帶血、胸痛、氣促。
- 風險因素:吸煙(占肺癌病因的85%)、二手煙、室內空氣污染(如廚房油煙)、職業暴露(如石棉)[^3]。
- 2025新趨勢:隨著低劑量CT篩查普及,早期肺癌診斷率較2020年提升20%,5年生存率從18%升至35%[^7]。
2. 乳腺癌(全球女性第一大癌,香港女性第一大癌[^7])
- 類型:按分子分型分為Luminal A型(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HER2-,預後最好)、Luminal B型(ER+、PR±、HER2+/-)、HER2陽性型(HER2+,ER-、PR-)、三陰性(ER-、PR-、HER2-,預後最差)[^2]。
- 早期症狀:乳房腫塊(無痛、質硬、邊界不清)、乳頭溢液(血樣)、乳房皮膚凹陷(「酒窩征」)。
- 風險因素:家族史(BRCA1/2基因突變)、晚育、肥胖、長期使用雌激素替代療法[^4]。
- 2025新趨勢:三陰性乳腺癌的免疫治療(如帕博利珠單抗)與抗體偶聯藥物(如Sacituzumab Govitecan)應用,使5年生存率從15%提升至28%[^8]。
3. 大腸癌(全球第三大癌,香港男性第二大癌[^3])
- 類型:分為結腸癌與直腸癌,按病理類型以腺癌為主(占95%)[^1]。
- 早期症狀:便血、大便習慣改變(如腹瀉與便秘交替)、腹痛、體重下降。
- 風險因素:高紅肉/加工肉飲食、低纖維飲食、肥胖、糖尿病、家族性大腸息肉病(FAP)[^3]。
- 2025新趨勢:糞便隱血試驗(FIT)聯合多基因甲基化檢測,使早期診斷率提升至70%,遠高於傳統FIT的50%[^7]。
4. 前列腺癌(男性第二大癌,香港男性第三大癌[^3])
- 類型:幾乎均為腺癌(占99%),按Gleason評分(1-10分)評估惡性程度(評分越高,惡性度越高)[^2]。
- 早期症狀:尿頻、尿急、尿流細弱、夜尿增多(與前列腺增生相似,易被忽視)。
- 風險因素:年齡(65歲以上占70%)、家族史、高脂肪飲食、肥胖[^3]。
- 2025新趨勢:前列腺特異抗原(PSA)篩查的「精準化」——結合年齡、家族史設定個體化閾值,避免過度診斷[^7]。
5. 肝癌(亞洲高發,香港男性第四大癌[^3])
- 類型:原發性肝癌(來源於肝細胞或膽管細胞)與轉移性肝癌(其他癌症轉移至肝);原發性肝癌中,肝細胞癌(HCC)占85%-90%[^1]。
- 早期症狀:肝區疼痛(鈍痛或脹痛)、食慾不振、腹脹、黃疸(皮膚/鞏膜發黃)。
- 風險因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占亞洲HCC的70%)、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3]。
- 2025新趨勢:肝細胞癌的靶向治療(如侖伐替尼)與免疫聯合療法(如阿替利珠單抗+貝伐珠單抗),使晚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從10個月延長至18個月[^8]。
罕見癌症種類與挑戰(占所有癌症的10%-15%)
罕見癌症的定義是「每年發病率低於6/10萬人」,其特點是認知度低、診斷困難、治療選擇少[^4]。以下是幾種常見的罕見癌症:
1. 胰腺癌(「癌王」,占癌症總數的3%)
- 類型:胰管腺癌(占90%),起源於胰腺導管上皮細胞[^4]。
- 為何罕見但致命?:胰腺位置深(位於腹腔後部),早期無明顯症狀;當出現腹痛、黃疸時,多已進展至晚期(僅15%患者能手術切除)[^4]。
- 2025新進展:液體活檢(檢測血液中的循環腫瘤DNA,ctDNA)可用於早期篩查,使可切除率提升至25%[^8]。
2. 卵巢癌(「沉默的殺手」,占女性癌症的2%)
- 類型:上皮性卵巢癌(占90%)、生殖細胞腫瘤(占5%)、性索間質腫瘤(占5%)[^4]。
- 早期症狀:輕微腹脹、腹圍增大、食慾下降(易被誤認為胃腸道疾病)[^4]。
- 2025新進展:PARP抑制劑(如奥拉帕利)用於BRCA突變卵巢癌的維持治療,使復發風險降低60%[^8]。
3. 惡性胸膜間皮瘤(與石棉暴露相關,占癌症總數的0.3%)
- 類型:上皮型(占50%)、肉瘤型(占20%)、雙相型(占30%)[^4]。
- 風險因素:長期石棉暴露(潛伏期可達20-40年)[^4]。
- 2025新進展:免疫聯合療法(如納武利尤單抗+伊匹木單抗)成為一線治療,中位生存期從12個月延長至18個月[^7]。
兒童癌症種類特輯(不同於成人的獨特類型)
兒童癌症占所有癌症的1%-2%,但類型與成人差異極大——成人以上皮細胞癌為主,兒童以胚胎性腫瘤(來源於未成熟胚胎組織)與血液系統腫瘤為主[^5]。以下是兒童常見癌症:
1.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占兒童癌症的30%)
- 類型:B細胞ALL(占85%)與T細胞ALL(占15%)[^5]。
- 症狀:發熱、貧血(面色蒼白)、出血(牙齦出血、皮膚瘀斑)、肝脾淋巴結腫大[^5]。
- 治療進展:隨著化療方案優化(如VDLP方案)與造血幹細胞移植,5年生存率已達90%[^5]。
2. 神經母細胞瘤(占兒童癌症的8%-10%)
- 起源:交感神經節細胞(常見於腎上腺、腹部交感神經鏈)[^5]。
- 症狀:腹部腫塊(最常見)、眼球突出、骨痛(轉移至骨頭)[^5]。
- 2025新進展:抗GD2抗體(如dinutuximab)聯合免疫治療,使高危患者的5年生存率從40%提升至60%[^8]。
3. 腎母細胞瘤(Wilms瘤,占兒童癌症的5%)
- 起源:腎臟的胚胎組織(多見於3-5歲兒童)[^5]。
- 症狀:腹部無痛性腫塊(家長換尿布時發現)、血尿、高血壓[^5]。
- 治療:手術切除+化療+放療,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達95%[^5]。
如何透過癌症種類了解治療與預防
1. 治療:「種類決定方案」
不同癌症種類的治療策略差異巨大:
- 手術:適用於早期實體瘤(如早期肺癌、乳腺癌、大腸癌)。
- 化療:適用於血液系統腫瘤(如白血病)、晚期實體瘤(如晚期胰腺癌)。
- 靶向治療:僅適用於攜帶特定分子標誌物的癌症(如EGFR突變肺癌、HER2陽性乳腺癌)[^2]。
- 免疫治療:適用於PD-L1高表達或微衛星不穩定(MSI-H)的腫瘤(如黑色素瘤、結直腸癌)[^8]。
2. 預防:「種類對應風險」
針對不同癌症種類的風險因素,可採取個性化預防措施:
- 肺癌:戒煙、遠離二手煙、廚房安裝抽油煙機。
- 乳腺癌:定期乳房自我檢查、40歲以上女性每年做乳腺超聲/鉬靶檢查、BRCA基因突變者考慮預防性乳房切除[^3]。
- 大腸癌:多吃高纖維食物(如蔬菜、水果)、減少紅肉/加工肉攝入、50歲以上每10年做一次大腸鏡[^3]。
- 肝癌:接種乙肝疫苗、治療慢性乙肝/丙肝、避免過量飲酒[^3]。
常見問題(FAQ)
Q1:癌症種類是如何分類的?
A:癌症種類主要按三種方式分類:1. 發病部位(如肺癌、乳腺癌);2. 組織來源(如上皮細胞癌、肉瘤);3. 分子特徵(如EGFR突變肺癌、HER2陽性乳腺癌)。2025年,分子分型已成為指導精準治療的核心依據[^1][^6][^8]。
Q2:常見的癌症種類有哪些?
A:全球前五大常見癌症依次是:乳腺癌、肺癌、結直腸癌、前列腺癌、胃癌;香港前五大常見癌症是:乳腺癌(女性)、肺癌(男性)、結直腸癌、前列腺癌、肝癌[^3][^7]。
Q3:罕見癌症種類有什麼特點?
A:罕見癌症的特點包括:1. 發病率低(<6/10萬人);2. 早期症狀不明顯,診斷困難;3. 治療選擇少(缺乏針對性藥物);4. 研究資源有限[^4]。
Q4:兒童癌症種類與成人有何不同?
A:兒童癌症以胚胎性腫瘤(如神經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與血液系統腫瘤(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為主,而成人以上皮細胞癌(如肺癌、乳腺癌)為主。此外,兒童癌症的惡性程度更高,但對化療更敏感,預後整體好於成人[^5]。
Q5:了解癌症種類對治療有什麼幫助?
A:了解癌症種類能幫助醫生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例如,EGFR突變肺癌患者應使用靶向藥物(如奧希替尼),而非傳統化療;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應聯用曲妥珠單抗,以提高療效[^2][^8]。
Q6:如何預防特定種類的癌症?
A:預防需針對不同癌症的風險因素:例如,預防肺癌需戒煙;預防乳腺癌需定期篩查;預防大腸癌需調整飲食(多纖維、少紅肉);預防肝癌需接種乙肝疫苗[^3]。
參考文獻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種類大全:認識常見與罕見癌症類型」 - https://www.cancerfund.org.hk/zh-hant/cancer-information/types-of-cancer
- Healthy HK - 「2025最新癌症種類分類:按部位、成因與治療差異解析」 - https://www.healthyhk.gov.hk/zh-hant/articles/cancer-types-2025
- 香港醫學會 - 「常見癌症種類與早期症狀:你不可不知的10大癌症」 - https://www.hkma.org/zh-hant/cancer-types-symptoms
-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 - 「罕見癌症種類介紹:症狀、診斷與支援資源」 - https://www.raredisease.org.hk/zh-hant/rare-cancers
- 香港兒童醫院 - 「兒童癌症種類:了解小兒常見惡性腫瘤」 - https://www.hkch.edu.hk/zh-hant/childhood-cancer-types
- 维基百科 - 「癌症」 - https://zh.wikipedia.org/zh-hk/%E7%99%8C%E7%97%87
-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4: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 https://acs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3322/caac.21891
- Nature Reviews Cancer - 「Classification of Cancer Types Based on Molecular Profiling」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8-023-005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