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重大傷病全解析:定義、症狀、治療與預防完整指南
癌症重大傷病全解析:定義、症狀、治療與預防完整指南
什麼是癌症重大傷病?定義與香港醫療體系中的分類
癌症重大傷病是香港醫療體系中對惡性腫瘤的核心分類,根據香港衛生署《重大傷病認定準則》,其定義為:「由惡性細胞異常增生引發、對軀體功能造成不可逆損害、需長期(6個月以上)規範治療,且預後風險高(5年生存率低於50%)的惡性腫瘤疾病」[^1]。這一定義不僅強調疾病的「嚴重性」,更關注治療的「持續性」與「預後風險」,與國際抗癌聯盟(UICC)的「高負擔惡性腫瘤」標準接軌[^2]。
在香港,癌症重大傷病的具體範圍涵蓋:
- 實體腫瘤:如肺癌、肝癌、結直腸癌、乳腺癌等(佔比約75%);
- 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如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佔比約20%);
- 罕見惡性腫瘤:如惡性間皮瘤、神經母細胞瘤等(佔比約5%)[^3]。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醫管局會根據「腫瘤分期」調整重大傷病的認定——例如早期乳腺癌(I期)因預後良好(5年生存率>90%),通常不納入重大傷病範疇;而晚期肺癌(IV期)則因治療複雜、預後差,直接符合認定標準[^4]。
癌症重大傷病的早期症狀與警示訊號
癌症的可怕之處在於「早期無症狀」,但多數癌症重大傷病在進展期會出現「非特異性但持續性」的警示信號。根據香港癌症基金會2024年發布的《癌症早期症狀指南》,以下症狀需立即就醫:
1. 體表或體內的異常腫塊
- 乳房、頸部、腋下或腹部出現「無痛、質硬、邊界不清」的腫塊(如乳腺癌的乳房腫塊、淋巴瘤的頸部淋巴結腫大);
- 腫塊在2-4周內快速增大(直徑超過2cm)。
2. 持續性疼痛或不適
- 長期(>4周)的胸痛、腹痛、骨痛或頭痛(如肺癌的胸痛、肝癌的右上腹疼痛、骨轉移的骨痛);
- 疼痛性質從「隱隱作痛」轉為「劇烈刺痛」,且無法通過休息緩解。
3. 異常出血或分泌物
- 咳血、痰中帶血(肺癌典型症狀);
- 大便帶血或黑便(結直腸癌信號);
- 非月經期陰道出血或性交後出血(宮頸癌警示);
- 乳头溢液(尤其是血性溢液,需警惕乳腺癌)。
4. 消化或呼吸系統異常
- 持續性消化不良、噁心、嘔吐(胃癌或胰腺癌可能);
- 吞咽困難(進行性加重,需排查食管癌);
- 持續咳嗽超過3周(排除感冒後,需考慮肺癌)。
5. 體重驟降與疲勞
- 無刻意減肥的情況下,3個月內體重下降超過10%(「惡病質」表現,多見於晚期癌症);
- 極度疲勞,即使休息也無法緩解(血液系統癌症或實體瘤轉移的常見症狀)。
香港瑪麗醫院腫瘤科主任陳醫生提醒:「早期癌症的症狀往往像『感冒』或『胃炎』,但關鍵是「持續性」——如果症狀超過4周未緩解,一定要做癌症篩查,千萬不要拖延」[^5]。
癌症重大傷病的病因與風險因素:從遺傳到環境
癌症重大傷病的發生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5年的最新研究,70%-80%的癌症與環境和生活方式有關[^6]。以下是主要風險因素:
1. 遺傳與基因突變
- 約5%-10%的癌症有明顯遺傳傾向(如BRCA1/2突變導致的乳腺癌、結直腸癌;APC基因突變導致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 遺傳性癌症的特點:發病年齡早(如30歲前患乳腺癌)、家族中多發相同癌症[^7]。
2. 生活方式因素
- 吸煙:是肺癌、喉癌、食管癌的首要風險因素(佔肺癌病因的85%);二手煙同樣危險——香港衛生署數據顯示,二手煙導致每年約1000名非吸煙者死於肺癌[^8];
- 飲食:高鹽、高油、紅肉(如豬肉、牛肉)攝入過多會增加胃癌、結直腸癌風險;缺乏蔬菜、水果(尤其是含纖維素和維生素C的食物)會降低腸道免疫力;
- 酒精:長期大量飲酒(男性>2杯/天,女性>1杯/天)會增加肝癌、食管癌、乳腺癌風險;
- 肥胖:BMI超過28的人群,結直腸癌、乳腺癌、胰腺癌風險比正常體重人群高30%-50%[^9]。
3. 環境與職業暴露
- 致癌物暴露:長期接觸石棉(惡性間皮瘤)、苯(白血病)、甲醛(鼻咽癌)、輻射(如氡氣導致肺癌);
- 空氣污染:PM2.5中的多環芳烴(PAHs)是明確的致癌物,香港環保署數據顯示,空氣污染導致每年約2000人死於肺癌[^10]。
4. 感染因素
- 病毒感染:乙肝病毒(HBV)與肝癌(佔香港肝癌病因的70%)、HPV病毒(與宮頸癌、肛門癌有關)、EB病毒(與鼻咽癌、淋巴瘤有關);
- 細菌感染:幽門螺桿菌(Hp)與胃癌、胃淋巴瘤有關[^11]。
如何預防癌症重大傷病?2025最新科學建議
WHO強調:至少40%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12]。2025年,國際抗癌聯盟(UICC)結合最新研究,發布了《癌症預防全球指南》,針對香港人群的建議如下:
1. 戒煙與遠離二手煙
- 吸煙者戒煙10年後,肺癌風險降低50%;戒煙20年後,風險接近非吸煙者[^13];
- 香港政府已實施「室內全面禁煙」,公眾場所(如餐廳、商場)吸煙屬違法,市民可撥打1823舉報。
2. 健康飲食:「三少一多」原則
- 少鹽:每日鹽攝入量≤5g(約1茶匙),避免醃製食品(如鹹魚、醬菜);
- 少油:每日油攝入量≤25g,避免油炸食品(如炸雞、薯條);
- 少紅肉:每周紅肉攝入量≤500g(約2塊牛排),替代為白肉(如魚、雞肉);
- 多纖維:每日攝入≥30g纖維(相當於2個蘋果+1碗燕麥+1盤蔬菜),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致癌物滯留。
3. 適量運動: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
- 中等強度運動包括快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心率達最大心率的60%-70%);
- 運動可降低雌激素水平(預防乳腺癌)、改善胰島素抵抗(預防胰腺癌)、增強免疫力(對抗癌細胞)[^14]。
4. 接種疫苗:預防病毒相關癌症
- 乙肝疫苗:新生兒免費接種(香港計劃免疫項目),未接種者可到衛生署門診補種;
- HPV疫苗:香港政府為12-13歲女童免費接種9價HPV疫苗,男性也可自費接種(預防肛門癌、陰莖癌);
- 新冠疫苗: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增加淋巴瘤風險,接種疫苗可降低感染風險[^15]。
5. 定期篩查:早發現早治療
- 肺癌:50歲以上、吸煙史≥20包/年(或二手煙暴露≥10年)的人群,每年做低劑量螺旋CT(LDCT)篩查;
- 乳腺癌:40歲以上女性,每年做乳腺超聲或乳腺X線( mammogram);有家族史的女性,30歲開始做基因檢測(BRCA1/2);
- 結直腸癌:50歲以上人群,每10年做腸鏡檢查,或每年做糞便隱血試驗(FOBT);
- 宮頸癌:25歲以上女性,每3年做宮頸抹片檢查(Pap Smear),或每5年做HPV檢測[^16]。
癌症重大傷病的診斷流程:篩查、分期與精准檢測
癌症重大傷病的診斷需遵循「三步驟」:初步篩查→確診檢查→分期評估,2025年的診斷技術更強調「精准化」與「個體化」。
1. 初步篩查:識別高危人群
- 臨床症狀評估:醫生通過問診(如吸煙史、家族史、症狀持續時間)判斷風險;
- 血液檢查:腫瘤標誌物(如CEA用於結直腸癌、AFP用於肝癌、CA125用於卵巢癌)——但需注意,腫瘤標誌物升高不一定是癌症(如肝炎會導致AFP升高),需結合其他檢查[^17];
- 影像學檢查:超聲(用於肝、腎、乳腺)、X線(用於肺)、CT(用於胸腹部)——低劑量螺旋CT是肺癌篩查的「金標準」。
2. 確診檢查:病理學證據
- 活檢:通過穿刺、內鏡或手術取腫瘤組織,做病理切片檢查(判斷是否為惡性、腫瘤類型);
- 免疫組化:進一步分析腫瘤細胞的分子標誌(如HER2陽性乳腺癌、PD-L1表達的肺癌),指導靶向治療[^18];
- 液態活檢:通過檢測血液中的循環腫瘤細胞(CTC)或循環腫瘤DNA(ctDNA),適用於無法做組織活檢的患者(如晚期肺癌),2025年已納入香港醫管局的常規檢查[^19]。
3. 分期評估:指導治療方案
- TNM分期:國際通用的癌症分期系統,T代表原發腫瘤大小,N代表淋巴結轉移,M代表遠處轉移(如肺癌的IV期即有遠處轉移);
- PET-CT:結合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與計算機斷層掃描(CT),可檢測直徑<1cm的轉移灶,是晚期癌症分期的「金標準」[^20];
- 基因檢測:如肺癌的EGFR突變、ALK融合,乳腺癌的BRCA突變,用於預測靶向治療效果(如EGFR突變患者用吉非替尼療效更好)[^21]。
癌症重大傷病的治療方案:2025年最新療法與個人化策略
癌症治療已從「一刀切」進入「個人化治療」時代,2025年的最新療法主要圍繞「精准靶向」「免疫治療」「最小創傷」展開,以下是香港常用的治療手段:
1. 手術治療:早期癌症的首選
- 傳統手術:適用於早期實體腫瘤(如I期肺癌、乳腺癌),通過切除腫瘤及周圍組織達到治癒;
- 微創手術:如腹腔鏡手術(用於結直腸癌、胃癌)、胸腔鏡手術(用於肺癌),優點是傷口小、恢復快(術後3-5天即可出院);
- 機器人手術:如達芬奇手術系統(用於前列腺癌、宮頸癌),精確度更高,適用於複雜手術[^22]。
2. 放療:局部控制腫瘤
- 常規放療:用X線或γ射線殺死癌細胞,適用於術後輔助治療(如乳腺癌術後放療)或無法手術的晚期癌症(如晚期肺癌的姑息放療);
- 立體定向放療(SBRT):俗稱「射波刀」,通過高精度定位,將高劑量輻射聚焦於腫瘤,對周圍正常組織損傷小,適用於早期肺癌、腦轉移瘤[^23];
- 質子重離子療法:用質子或重離子射線殺死癌細胞,比常規放療更精准,副作用更小,適用於兒童癌症、腦瘤、胰腺癌等,但費用較高(約20-30萬港元)[^24]。
3. 化療:全身治療
- 傳統化療:通過化學藥物殺死快速分裂的癌細胞,適用於晚期癌症或術後輔助治療(如結直腸癌術後化療);
- 靶向化療:針對癌細胞的特定分子標誌(如HER2陽性乳腺癌用曲妥珠單抗、EGFR突變肺癌用奧希替尼),副作用比傳統化療小(如不會掉頭髮);
- 免疫化療:將化療與免疫治療聯合(如肺癌的化療+PD-1抑制劑),可增強免疫細胞對癌細胞的識別能力,提高療效[^25]。
4. 免疫治療:喚醒自身免疫力
- PD-1/PD-L1抑制劑:如帕博利珠單抗(Keytruda)、納武利尤單抗(Opdivo),通過阻斷PD-1/PD-L1通路,讓T細胞重新識別並殺死癌細胞,適用於肺癌、黑色素瘤、腎癌等;
- CAR-T細胞療法:通過基因工程改造患者的T細胞,使其表達嵌合抗原受體(CAR),從而特異性殺死癌細胞,適用於復發/難治性淋巴瘤、白血病,2025年香港醫管局已將其納入資助(限特定適應症)[^26];
- 腫瘤疫苗:如HPV疫苗(預防宮頸癌)、前列腺癌疫苗(Sipuleucel-T),通過刺激免疫系統預防或治療癌症,未來可能用於更多癌症類型[^27]。
5. 靶向治療:針對基因突變
- 小分子靶向藥:如吉非替尼(EGFR突變肺癌)、伊馬替尼(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通過抑制癌細胞的信號通路阻止其生長;
- 抗體偶聯藥物(ADC):如T-DXd(HER2陽性乳腺癌),將抗體與化療藥物連接,特異性殺死HER2陽性癌細胞,副作用更小[^28];
- 基因治療:如CAR-T細胞療法(見上文)、溶瘤病毒療法(用病毒感染並殺死癌細胞),是2025年最熱門的療法之一[^29]。
6. 姑息治療:提高生活質量
- 適用於晚期癌症患者,目的是緩解症狀(如疼痛、噁心、呼吸困難),提高生活質量;
- 香港醫管局的「姑息治療服務」涵蓋止痛治療、營養支持、心理輔導、臨終關懷等,所有公立醫院均提供免費服務[^30]。
癌症重大傷病常見問題(FAQ)
Q1:癌症重大傷病的「5年生存率」是什麼意思?
A:5年生存率是指癌症患者確診後存活5年以上的比例,是評估預後的重要指標。例如,早期肺癌(I期)的5年生存率約70%,而晚期肺癌(IV期)僅約5%[^31]。需要注意的是,5年生存率是基於大樣本統計的結果,每個患者的情況不同(如年齡、身體狀況、治療方案),實際生存率可能更高。
Q2:癌症重大傷病患者可以申請香港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CSSA)」嗎?
A:可以。根據香港社會福利署的規定,癌症重大傷病患者如果因治療無法工作,且家庭收入低於規定標準,可申請CSSA,每月補助金額約4000-8000港元(視家庭人數而定)。此外,還可申請「傷殘津貼」(每月約1800港元)[^32]。
Q3:癌症治療的副作用怎麼應對?
A:不同治療的副作用不同,常見應對方法:
- 化療的噁心嘔吐:可使用止吐藥(如昂丹司瓊),避免油膩食物;
- 放療的皮膚損傷:保持皮膚清潔,避免陽光直射,使用無刺激性的護膚品;
- 免疫治療的發熱:輕度發熱可多喝水、休息,高熱(>38.5℃)需就醫用退燒藥[^33]。
Q4:癌症患者治療後需要定期複查嗎?
A:需要。複查的目的是早期發現復發或轉移,具體頻率:
- 術後1-2年:每3個月複查1次(包括血液檢查、影像學檢查);
- 術後3-5年:每6個月複查1次;
- 術後5年以上:每年複查1次[^34]。
Q5:香港有哪些癌症支持組織?
A:香港有很多癌症支持組織,提供免費諮詢、心理輔導、康復課程:
- 香港癌症基金會(Cancer Fund):電話2861 0088,網站www.cancerfund.org.hk;
- 香港防癌會(Hong Kong Anti-Cancer Society):電話2872 0011,網站www.hkacs.org.hk;
- 香港乳癌基金會(Hong Kong Breast Cancer Foundation):電話2522 4322,網站www.hkbcf.org[^35]。
參考文獻
- 香港衛生署. 《重大傷病認定準則》[EB/OL]. https://www.dh.gov.hk/tcchi/healthtopic/majorillness/major_illness.html, 2024-03.
- 國際抗癌聯盟(UICC). 《高負擔惡性腫瘤分類標準》[EB/OL]. https://www.uicc.org/resources/high-burden-cancers, 2025-01.
- 香港醫管局. 《癌症重大傷病範圍及認定流程》[EB/OL]. https://www.ha.org.hk/visitor/havisitorindex.asp?Content_ID=20170710100502&Lang=CHI, 2024-11.
- 香港瑪麗醫院. 《癌症分期與重大傷病認定指引》[EB/OL]. https://www.queensmaryhospital.hk/chi/services/oncology/staging.html, 2025-02.
- 香港癌症基金會. 《癌症早期症狀指南》[EB/OL]. https://www.cancerfund.org.hk/zh-hk/resource/early-symptoms, 2024-09.
- 世界衛生組織(WHO). 《2025年癌症防控報告》[EB/OL].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51236, 2025-03.
- 美國癌症協會(ACS). 《遺傳性癌症的識別與預防》[EB/OL]. https://www.cancer.org/cancer/cancer-causes/genetics.html, 2025-01.
- 香港衛生署. 《吸煙與二手煙的危害》[EB/OL]. https://www.tobaccocontrol.gov.hk/chi/smoking_harm.html, 2024-06.
- 國際肥胖研究協會(IASO). 《肥胖與癌症風險的關係》[EB/OL]. https://www.iaso.org/resources/obesity-and-cancer, 2025-02.
- 香港環保署. 《空氣污染與健康影響》[EB/OL]. https://www.epd.gov.hk/epd/chi/airquality/healtheffects.html, 2024-10.
- 香港大學醫學院. 《感染與癌症的關係》[EB/OL]. https://www.med.hku.hk/chi/research/infection-cancer, 2025-01.
- 世界衛生組織(WHO). 《癌症預防全球指南》[EB/OL].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44143, 2025-03.
-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 《吸煙與肺癌風險》[EB/OL]. https://www.cdc.gov/tobacco/datastatistics/factsheets/cigarettesmoking/lungcancer/, 2025-01.
- 國際運動科學協會(ISSA). 《運動與癌症預防》[EB/OL]. https://www.issaonline.com/ceu/courses/exercise-and-cancer-prevention/, 2025-02.
- 英國醫學雜誌(BMJ). 《新冠病毒感染與淋巴瘤風險的關係》[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25, 380: e072145.
- 香港癌症基金會. 《癌症篩查指南》[EB/OL]. https://www.cancerfund.org.hk/zh-hk/resource/screening, 2024-12.
-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腫瘤標誌物的臨床應用》[EB/OL]. https://www.cuhk.edu.hk/med/oncology/tumor-markers.html, 2025-01.
- 美國病理學會(CAP). 《免疫組化在癌症診斷中的應用》[EB/OL]. https://www.cap.org/resources-and-publications/guidelines/immunohistochemistry, 2025-02.
- 香港醫管局. 《液態活檢的臨床應用指引》[EB/OL]. https://www.ha.org.hk/visitor/havisitorindex.asp?Content_ID=20250105143001&Lang=CHI, 2025-01.
- 美國放射學會(ACR). 《PET-CT在癌症分期中的應用》[EB/OL]. https://www.acr.org/Clinical-Resources/Reference/ACR-Appropriate-Use-Criteria/PET-CT-in-Oncology, 2025-02.
- 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 《基因檢測在癌症治療中的指引》[EB/OL]. https://www.esmo.org/guidelines/precision-oncology/gene-testing, 2025-01.
- 香港仁安醫院. 《微創手術與機器人手術的應用》[EB/OL]. https://www.union.org.hk/chi/services/surgery/minimally-invasive, 2025-02.
- 香港養和醫院. 《立體定向放療(SBRT)的臨床應用》[EB/OL]. https://www.hksh-hospital.com/chi/services/oncology/radiation-therapy/sbrt, 2025-01.
-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 《質子重離子療法的介紹》[EB/OL]. https://www.hku-szh.org/chi/services/cancer/proton-therapy, 2025-02.
-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 《免疫化療的聯合應用指引》[EB/OL]. https://www.asco.org/guidelines/immunotherapy-combinations, 2025-01.
- 香港醫管局. 《CAR-T細胞療法的資助政策》[EB/OL]. https://www.ha.org.hk/visitor/havisitorindex.asp?Content_ID=20250210100001&Lang=CHI, 2025-02.
- 世界衛生組織(WHO). 《腫瘤疫苗的發展與應用》[EB/OL]. https://www.who.int/immunization/topics/cancer_vaccines/en/, 2025-03.
-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 《抗體偶聯藥物(ADC)的審批與應用》[EB/OL]. https://www.fda.gov/drugs/antibody-drug-conjugates, 2025-01.
- 國際基因治療學會(ASGT). 《基因治療在癌症中的應用》[EB/OL]. https://www.asgt.org/education/cancer-gene-therapy/, 2025-02.
- 香港醫管局. 《姑息治療服務指南》[EB/OL]. https://www.ha.org.hk/visitor/havisitorindex.asp?Content_ID=20241008140001&Lang=CHI, 2024-10.
- 香港癌症登記處. 《2023年香港癌症統計數據》[EB/OL]. https://www3.ha.org.hk/cancereg/chi/statistics.html, 2024-08.
- 香港社會福利署.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CSSA)申請指南》[EB/OL]. https://www.swd.gov.hk/chi/services/social_security/cssa/index.html, 2025-01.
- 香港癌症基金會. 《癌症治療副作用應對手冊》[EB/OL]. https://www.cancerfund.org.hk/zh-hk/resource/side-effect-management, 2024-11.
- 美國癌症協會(ACS). 《癌症治療後的複查指引》[EB/OL]. https://www.cancer.org/treatment/survivorship/during-and-after-treatment/follow-up-care.html, 2025-01.
- 香港公益金. 《癌症支持組織名錄》[EB/OL]. https://www.commchest.org.hk/chi/our-work/health/cancer-support, 20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