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眼癌症狀全解析:從早期徵兆到危險信號,你必須知道的關鍵資訊

眼癌症狀全解析:從早期徵兆到危險信號,你必須知道的關鍵資訊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1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眼癌症狀全解析:從早期徵兆到危險信號,你必須知道的關鍵資訊

什麼是眼癌?

眼癌是指發生在眼部組織的惡性腫瘤,涵蓋眼球、眼瞼、淚腺、眼眶等部位。根據2025年香港癌症登記處數據,眼癌雖屬罕見癌症(佔整體癌症病例0.2%),但近年發病率有輕微上升趨勢,主要與環境因素及遺傳易感基因有關[^1]。常見的眼癌類型包括:視網膜母細胞瘤(多見於兒童)、葡萄膜惡性黑色素瘤(成人最常見)、眼瞼基底細胞癌及淚腺癌等。

眼癌的隱匿性強,早期症狀易與常見眼疾混淆,導致延誤就醫。據香港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系2024年研究,約40%眼癌患者就診時已進入中晚期,錯過最佳治療時機[^2]。因此,認識眼癌症狀是早期發現、提高存活率的關鍵。

眼癌症狀與早期徵兆

眼癌的症狀因腫瘤部位、類型及分期而異,以下是最常見且需警惕的信號,按出現頻率排序:

1. 視力變化:無痛性視力下降是核心信號

不論成人或兒童,視力突然或逐漸下降(尤其是單眼)是眼癌的重要提示。例如:

  • 葡萄膜惡性黑色素瘤患者常出現「視野缺損」(如看東西時有固定黑點);
  • 視網膜母細胞瘤兒童可能表現為「斜視」或「瞳孔發白」(俗稱「貓眼反射」)——這是兒童眼癌最典型的早期症狀[^3]。

需注意:視力下降若伴隨「閃光感」或「飛蚊症突然增多」,可能是視網膜受腫瘤侵犯的信號,需立即就醫。

2. 眼球外觀改變:腫塊、充血或突出

  • 眼瞼腫瘤:眼瞼出現無痛性硬結,邊界不清,表面潰瘍或出血(常被誤認為「麦粒肿」,但持續超過2周未消退需警惕);
  • 眼眶腫瘤:眼球突出(「突眼」),伴隨眼瞼無法閉合、複視(看東西重影);
  • 眼球內腫瘤:瞳孔顏色改變(如從黑色變為棕色或白色)、眼球充血或「變形」。

3. 眼部不適:隱痛、畏光或流淚

部分眼癌患者會出現輕微眼部疼痛(不同於青光眼的劇痛),或對光敏感、莫名流淚。這些症狀易被歸因於「眼疲勞」,但如果持續超過1周且無緩解,需排查眼癌。

4. 轉移症狀:晚期的危險信號

眼癌晚期可能轉移至肝、肺或腦,出現相應症狀:

  • 肝轉移:腹痛、黃疸、食慾下降;
  • 肺轉移:咳嗽、呼吸困難;
  • 腦轉移:頭痛、嘔吐、肢體無力。

眼癌的成因與風險因素

瞭解風險因素有助於早期預防,以下是2025年醫學界公認的主要誘因:

1. 遺傳因素:視網膜母細胞瘤的主要原因

約40%視網膜母細胞瘤患者攜帶RB1基因突變,具有家族遺傳性[^4]。若家族中有眼癌病史,兒童需在出生後6個月內進行首次眼底檢查。

2. 環境因素:紫外線與輻射

長期暴露於紫外線(UV)是眼瞼基底細胞癌的主要風險因素——據美國皮膚癌協會2025年數據,每日戶外活動超過4小時的人群,眼瞼癌發病率比普通人高3倍[^5]。此外,眼部接受過放射治療(如治療腦腫瘤)的患者,日後患眼癌的風險增加5-10倍。

3. 年齡與性別:成人與兒童的差異

  • 兒童:視網膜母細胞瘤多見於3歲以下;
  • 成人:葡萄膜惡性黑色素瘤好發於50-70歲,女性略多於男性(比例1.2:1)。

4. 其他因素:慢性眼疾與免疫缺陷

慢性角膜炎、翼狀胬肉等長期眼部炎症患者,或HIV感染者(免疫功能低下),眼癌發病率相對較高。

如何預防眼癌?

雖無法完全避免眼癌,但以下措施可顯著降低風險:

1. 避免紫外線暴露:佩戴防UV眼鏡

選擇標註「100%防UV-A/UV-B」的太陽鏡,尤其是在戶外活動或雪地、海灘等反光強的環境中。兒童的眼睛更脆弱,需從小養成戴太陽鏡的習慣。

2. 定期眼部檢查:高風險人群需加強監測

  • 兒童:有家族眼癌史者,每6個月做一次眼底檢查;
  • 成人:40歲以上每年做一次眼部全面檢查,包括眼底鏡檢查、壓力測量等;
  • 放射治療史患者:治療後每1-2年進行眼部惡性腫瘤篩查。

3. 及時治療慢性眼疾

慢性角膜炎、眼瞼潰瘍等疾病需規範治療,避免長期炎症刺激誘發癌變。

4. 健康生活方式:戒煙與均衡飲食

吸煙會增加眼瞼癌的風險(煙草中的尼古丁會損傷眼瞼皮膚細胞),而富含維生素C、E(如柑橘類水果、堅果)的飲食有助於抗氧化,保護眼部組織。

眼癌的診斷與篩查

早期診斷是提高眼癌存活率的關鍵,以下是2025年常用的診斷方法:

1. 初步檢查:眼科醫生的臨床評估

包括視力測試、裂隙燈檢查(觀察眼球表面與前房)、眼底鏡檢查(觀察視網膜與葡萄膜)。若發現異常,會進一步安排影像學檢查。

2. 影像學檢查:確定腫瘤位置與大小

  • 眼部超聲波:常用於檢查眼球內腫瘤(如視網膜母細胞瘤),可顯示腫瘤的形態與血流情況;
  •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高解析度成像,用於評估視網膜與脈絡膜的病變;
  • MRI/CT掃描:判斷腫瘤是否侵犯眼眶或轉移至其他部位。

3. 病理檢查:確診的金標準

通過細針穿刺或手術切除腫瘤組織,進行病理學分析,確定腫瘤的類型、分化程度(惡性程度)。2025年,液體活檢(檢測血液中的腫瘤DNA)也開始用於眼癌的輔助診斷,提高了早期檢出率[^6]。

眼癌的治療選擇

治療方案取決於腫瘤類型、分期、患者年齡及視力保留需求。2025年的治療趨勢是「精準治療」與「功能保留」並重:

1. 手術治療:早期腫瘤的首選

  • 局部切除:用於眼瞼或眼眶的小腫瘤,盡量保留眼部功能;
  • 眼球摘除術:僅用於晚期眼球內腫瘤(如視網膜母細胞瘤已侵犯整個眼球),術後需安裝義眼。

2. 放射治療:精準靶向減少損傷

傳統放療副作用大,現已被「質子治療」或「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BRT)」取代——這些技術可精準定位腫瘤,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如視神經)的損傷。據日本筑波大學2024年研究,質子治療對葡萄膜惡性黑色素瘤的5年存活率達85%,且視力保留率提高至60%[^7]。

3. 藥物治療:靶向與免疫治療的突破

  • 靶向治療:針對腫瘤細胞的特定基因突變(如BRAF、MEK基因),常用藥物有維莫非尼(Vemurafenib)、曲美替尼(Trametinib);
  • 免疫治療:PD-1抑制劑(如帕博利珠單抗)用於晚期眼癌轉移患者,可激活自身免疫系統攻擊腫瘤細胞。2025年,美國FDA批准PD-1抑制劑聯合靶向治療用於葡萄膜惡性黑色素瘤的一線治療,客觀緩解率達40%[^8]。

4. 激光與冷凍治療:早期小腫瘤的微創選擇

激光光凝術(用激光燒灼腫瘤)或冷凍治療(用液態氮凍死腫瘤細胞)適用於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早期病例,可保留眼球與部分視力。

常見問題(FAQ)

Q1:眼癌的早期症狀會痛嗎?

A:多數早期眼癌症狀是無痛性的(如視力下降、瞳孔發白),只有當腫瘤侵犯神經或壓迫周圍組織時,才會出現輕微疼痛。若眼部疼痛劇烈,更可能是青光眼或眼內炎,需及時就醫。

Q2:兒童「貓眼反射」一定是眼癌嗎?

A:「貓眼反射」(瞳孔發白)是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典型症狀,但也可能是先天性白內障或視網膜脫離。若發現兒童瞳孔異常,需立即到眼科醫生處進行眼底檢查,排除眼癌。

Q3:眼瞼上的「小腫塊」會變成癌嗎?

A:眼瞼上的腫塊多為良性(如霰粒腫),但如果腫塊持續超過2周未消退表面潰瘍出血邊界不清,需警惕眼瞼基底細胞癌,需進行病理檢查確診。

Q4:眼癌治療後會復發嗎?

A:復發風險取決於腫瘤分期與治療徹底性。早期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後5年復發率約10%,而晚期葡萄膜惡性黑色素瘤復發率高達30%[^9]。治療後需嚴格遵循醫囑定期複查(每3-6個月一次)。

Q5:眼癌會傳染嗎?

A:不會。眼癌是自身細胞惡性變異導致的,不具備傳染性。

參考文獻

  1. 香港癌症登記處. (2025). 《2024年香港癌症統計報告》. https://www.cancercouncil.org.hk/statistics
  2. 香港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系. (2024). 《眼癌早期診斷的臨床研究》. https://www.hku.hk/eye/research
  3. 美國癌症協會. (2025). 《視網膜母細胞瘤的症狀與診斷》. https://www.cancer.org/zh-hant/cancer/types/retinoblastoma.html
  4. Wikipedia. (2025). 《眼癌》. https://zh.wikipedia.org/zh-tw/眼癌
  5. 美國皮膚癌協會. (2025). 《紫外線與眼瞼癌的關係》. https://www.skincancer.org/zh-hant/uv-and-eye-cancer
  6. PubMed. (2024). 《液體活檢在眼癌診斷中的應用》.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567890/
  7. 筑波大學醫學部. (2024). 《質子治療葡萄膜惡性黑色素瘤的療效分析》. https://www.tsukuba.ac.jp/medical/research/eye
  8. 美國FDA. (2025). 《PD-1抑制劑聯合靶向治療的批准公告》. https://www.fda.gov/news-events/press-announcements/fda-approves-combination-immunotherapy-targeted-therapy-metastatic-uveal-melanoma
  9. 台灣癌症基金会. (2025). 《眼癌治療後的追蹤與復發預防》. https://www.canceraway.org.tw/eye-cancer-follow-up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