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祝福癌症病人:用暖心話與陪伴,成為他們的光

祝福癌症病人:用暖心話與陪伴,成為他們的光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1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祝福癌症病人:用暖心話與陪伴,成為他們的光

當身邊有人確診癌症,我們往往第一反應是想說「加油!你一定會好起來」,但這句話背後,可能藏著病人的無力——他正在經歷化療的噁心、手術的恐懼、掉髮的自卑,你的「加油」反而像一種要求:「你必須堅強」。真正的祝福,從來不是「教他怎麼做」,而是「看見他的難」。

本文結合香港癌症基金會的臨床心理支持經驗[^1]、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的心理學研究[^2],以及10位癌症康復者的真實故事,教你用「有溫度的表達」和「具體的陪伴」,成為癌症病人生命裡的光。

祝福癌症病人前,你需要先懂的事:他們的心理正在經歷什麼?

癌症不只是軀體的疾病,更是心理的重創。香港癌症基金會2024年的調查顯示,83%的癌症病人在確診後會經歷「存在主義危機」——懷疑人生的意義、害怕成為家人的負擔、恐懼死亡隨時到來[^1]。

癌症病人的三大心理壓力源

  1. 對未知的恐懼:不知道治療會有多痛、不知道腫瘤會不會轉移、不知道還能活多久。一位肺癌患者告訴我:「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摸自己的脖子——怕摸到淋巴腫大。」
  2. 孤獨感:即使身邊圍滿人,也覺得沒人懂他的痛苦。「朋友們都說『我能理解』,但他們沒經過化療的噁心,沒看過自己掉光頭髮的樣子,怎麼會懂?」乳腺癌患者小琳說。
  3. 自我否定:很多病人會把癌症歸咎於自己——「是不是我以前抽煙太多?」「是不是我壓力太大?」這種自責會讓他們關閉心門,拒絕外界的關心。

為什麼「加油」有時會變成傷害?

我們常以為「加油」是鼓勵,但對癌症病人來說,這句話可能隱含「你不夠努力」的意思。臨床心理師陳小姐解釋:「當病人正在經歷難以承受的痛苦時,你的『加油』會讓他覺得,他的脆弱是不被允許的。」

比如,一位正在做化療的病人說:「我昨天吐了10次,今天連床都下不了,朋友來看我說『加油啊,再撐撐』,我聽了只覺得更累——我已經在撐了,可你為什麼看不到?」

祝福癌症病人的「合適表達」:避開雷區,傳遞真心

真正的祝福,是「看見他的需求」,而不是「表達你的善意」。以下是3個「不會踩雷」的表達技巧,結合了心理師的建議和康復者的反饋:

技巧1:用「具體的看見」代替「空洞的鼓勵」

不要說「你一定會好起來」,可以說:「我看到你昨天堅持吃了半碗粥,真的很了不起——化療一定很痛吧?」

「具體的看見」會讓病人覺得:「你真的在關心我,而不是在說客氣話。」一位結直腸癌患者說:「我最感動的是鄰居阿婆每天都來送湯,她會說『今天的湯放了淮山,你昨天說胃不舒服,這個好消化』——她記得我的感受,比任何『加油』都管用。」

技巧2:用「我陪你」代替「你要堅強」

不要說「你要堅強」,可以說:「不管發生什麼,我都會陪在你身邊——想哭的時候,我借肩膀給你;想靜靜的時候,我就在旁邊坐著。」

癌症病人最怕的是「孤獨面對」,而「我陪你」傳遞的是「你不是一個人」。淋巴瘤患者阿杰說:「我化療的時候,朋友每天下班都來醫院陪我打遊戲,他從不說『加油』,只說『今天我們打贏第5關!』——那種一起戰鬥的感覺,讓我覺得我不是在對抗癌症,而是和朋友一起對抗它。」

技巧3:用「傾聽」代替「指導」

如果病人主動說起自己的痛苦,不要急著給建議(比如「你應該吃中藥」「你要保持樂觀」),先說:「我懂,這一定很難過……你想多說一點嗎?」

臨床心理師指出,傾聽是最好的「情緒容器」——當病人把痛苦說出來,他的壓力就會減輕一半。乳腺癌患者小琳說:「我以前從不跟別人說我掉髮的自卑,直到有一次和閨蜜聊天,她只聽我說,沒打斷我,最後說『我知道你很難過,換做是我,也會害怕』——那瞬間,我覺得我不是怪物,我的感受是正常的。」

不同階段癌症病人的祝福技巧:術前、治療中、康復期

癌症的治療階段不同,病人的心理需求也不同。以下是針對3個關鍵階段的祝福策略:

1. 術前:緩解「對手術的恐懼」

術前病人最害怕的是「手術失敗」「麻醉醒不過來」「失去身體的一部分」(比如乳腺癌患者怕切除乳房)。

合適的祝福:「我知道你現在很害怕——手術前我也會緊張得睡不著。明天我會在手術室外等你,無論結果如何,我都在。」(用「我也會」拉近距離,用「我在」給安全感)

避免:「手術一定會成功的!」(過度承諾會增加病人的壓力——如果手術不順利,他會覺得「你騙我」)

2. 治療中(化療/放療):對抗「軀體的痛苦」

化療/放療的副作用(噁心、掉髮、乏力)會讓病人覺得「生不如死」。這時的祝福要聚焦「當下的舒適」,而不是「未來的康復」。

合適的祝福:「我給你帶了薄荷糖——昨天你說化療後嘴裡發苦,這個能緩解一點。」「今天要不要一起看你最愛的電影?我帶了平板電腦。」(用具體的行動代替言語)

避免:「再堅持一下,化療結束就好了!」(病人正在經歷最痛苦的階段,「堅持」會讓他覺得「我必須忍受」)

3. 康復期:應對「复发的恐懼」

治療結束後,病人會進入「康復期」,但此時的恐懼並沒有消失——他們會害怕「腫瘤復發」「再次住院」。

合適的祝福:「今天我們去公園走走吧——你上次說想看櫻花,現在開得正好。」「我陪你去複查——不管結果怎麼樣,我們一起面對。」(用「正常的生活」告訴他:「你可以回到原來的生活,即使癌症曾經來過。」)

避免:「你現在好了,終於可以放心了!」(「好了」會讓病人覺得「如果復發,就是我的錯」——康復期的病人需要的是「接納」,而不是「要求」)

除了說話,這些行動比祝福更暖心:陪伴的具體方法

對癌症病人來說,「做什麼」往往比「說什麼」更重要。以下是5個「低成本、高溫度」的陪伴行動,來自康復者的真實推薦:

1. 幫他「維持正常生活」

癌症會打破病人的生活節奏,而「維持正常」能讓他覺得「我還是我」。比如:

  • 每周固定時間一起吃飯(即使是外賣);
  • 幫他帶喜歡的咖啡(少糖少奶,符合治療要求);
  • 陪他逛超市(像從前一樣)。

結直腸癌患者阿明說:「我手術後不敢出門,怕別人看我的造口袋。朋友每周都來陪我去超市,他會說『我要買牙膏,你幫我挑一款』——那樣子,好像我還是從前那個能幫他挑東西的朋友。」

2. 幫他「分擔瑣事」

治療期間,病人連起床都費力,更別說做家務、繳電費。你可以主動說:「我明天有空,幫你把衣服洗了吧?」「電費我幫你繳了,賬單放在客廳桌上。」

乳腺癌患者小琳說:「我化療的時候,閨蜜每天都來幫我煮飯——她從不說『我幫你』,只說『我今天想吃你做的番茄炒蛋,可我不會,你教我吧』——那樣子,好像我不是病人,而是她的老師。」

3. 陪他「發洩情緒」

如果病人想哭、想罵人,不要勸他「別哭了」「冷靜點」,陪他一起——「哭吧,我陪你哭」「想罵就罵,我聽著」。

淋巴瘤患者阿杰說:「我化療的時候,曾經在病房裡大罵『為什麼是我?』,朋友沒勸我,反而說『對!為什麼是你?這世界真不公平!』——那瞬間,我覺得我的憤怒被接住了,不是被否定了。」

4. 記住「重要的日子」

比如病人的生日、治療結束的日子、複查的日子,發一條簡短的訊息:「今天是你治療結束的第3個月,想請你喝奶茶——記得少糖!」

卵巢癌患者阿美說:「我生日那天,以為大家都忘了,結果朋友送了我一束向日葵(我從前最愛的花),附紙條寫著『去年今天我們一起吃火鍋,今年我陪你喝粥——以後的生日,我都在』——我當場哭了,那是我確診後第一次覺得「有人記得我」。」

5. 尊重「他的選擇」

如果病人說「我不想見人」,不要強求;如果他說「我想一個人靜靜」,不要糾纏。尊重他的邊界,就是最好的陪伴。

肺癌患者阿叔說:「我確診後,不想見任何人,兒子沒強求我,只是每天把飯放在門口,留一張紙條:『爸,飯在門口,熱了再吃——想說話的時候,敲我房門。』——那樣的尊重,比任何關心都讓我安心。」

當病人拒絕溝通時,如何用「沉默的祝福」支持他

有些病人會因為自卑、絕望而關閉心門,拒絕和任何人說話。這時,「沉默的祝福」反而更有效——用行動告訴他:「我在,我不強求你說話,但我不會離開。」

以下是3個「沉默陪伴」的方法:

1. 留下「有溫度的小物」

比如:

  • 一瓶他喜歡的茶(放在茶几上,附紙條:「我記得你愛喝烏龍茶,放了兩包」);
  • 一本他從前想看的書(夾一張便簽:「上次你說想看這本,我買了——慢慢看,不急」);
  • 一盆多肉植物(貼標籤:「不用澆太多水,我每周來幫你澆」)。

這些小物會讓病人覺得:「他沒有忘記我,即使我不說話。」

2. 「固定的存在」比「頻繁的拜訪」更重要

比如每周三下午3點來,坐半小時,什麼都不說——陪他看電視、翻雜誌,或者只是坐著。時間久了,病人會習慣你的存在,慢慢打開心門。

臨床心理師說:「對拒絕溝通的病人來說,『穩定的陪伴』比『熱情的關心』更有安全感——他會覺得,不管他怎麼樣,你都會來。」

3. 透過「第三方」傳達關心

如果病人不願意見你,可以透過他的家人傳達:「麻煩告訴他,我買了他愛吃的蓮蓉月餅,放在冰箱裡——要加熱了再吃。」或者發一條訊息:「我今天看到路邊的貓,像你從前養的那隻——想告訴你,我想你了。」

這種「不強求回應」的關心,會讓病人覺得「你尊重我,而不是逼迫我」。

從醫學角度看:正面情緒對癌症治療的幫助

很多人認為「情緒是心理層面的事,和治療無關」,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正面情緒能直接影響癌症治療的效果。

研究1:正面情緒提升免疫功能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2023年的研究顯示,經常保持正面情緒的癌症病人,體內的「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對抗腫瘤的重要免疫細胞)數量比負面情緒的病人多30%[^2]。

研究2:正面情緒降低治療副作用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2024年的研究發現,接受心理支持的化療病人,噁心、乏力的症狀比未接受支持的病人輕40%——因為正面情緒能減少「壓力激素」(皮質醇)的分泌,從而減輕副作用[^4]。

研究3:正面情緒延長生存期

PubMed2025年的一項 meta-analysis(整合分析)顯示,有強大社會支持的癌症病人,5年生存率比孤立的病人高25%——因為陪伴和關心能讓病人更願意配合治療,更有動力對抗癌症[^3]。

這些研究告訴我們:你的祝福和陪伴,不是「心理安慰」,而是「治療的一部分」。

真實故事:癌症病人最想聽的「祝福」是什麼?

為了更真實地了解病人的需求,我採訪了10位癌症康復者,以下是他們最想聽的「祝福」:

故事1:「我不需要『加油』,我需要『我懂』」——小琳(乳腺癌,康復2年)

「我化療的時候,掉光了頭髮,戴著假髮去超市,被小朋友指著說『阿姨的頭髮是假的!』,我當場哭了。後來閨蜜來看我,她把自己的頭髮剪短了,說『我陪你一起當光頭』——那瞬間,我覺得她懂我的自卑,比任何『加油』都管用。」

故事2:「我想聽你說『你沒錯』」——阿明(結直腸癌,康復1年)

「我確診後,一直自責『是不是我以前吃太多燒烤?』,直到朋友說『癌症不是你的錯——就像感冒不是因為你穿太少,只是剛好遇到病毒而已』——那樣的安慰,讓我放下了自責。」

故事3:「我想聽你說『你可以脆弱』」——阿杰(淋巴瘤,康復3年)

「我化療的時候,總是強裝堅強,說『我没事』,直到爸爸說『兒子,你可以哭——爸爸知道你很痛』——那瞬間,我崩潰大哭,把所有的壓力都釋放出來。後來我才明白,堅強不是『不許哭』,而是『可以哭,但依然願意繼續走』。」

常見問題:關於祝福癌症病人的疑惑解答

Q1:祝福癌症病人時,要不要提到「康復」?

視病人的心理階段而定。如果病人處於治療初期(比如剛做完手術或開始化療),過度強調「康復」會讓他覺得你不理解他的當下痛苦。這時可以說:「我知道現在很難,但我會一直陪著你,慢慢走。」如果病人處於康復期(治療結束,定期複查),可以說:「看到你慢慢好起來,真的很開心,以後的日子我們一起走。」(引用香港癌症基金會的建議[^1])

Q2:如果不知道說什麼,能不能不說?

當然可以,但「不說」不等於「不關心」。你可以坐在他身邊,陪他看一場電影,或者幫他削個蘋果——有時「沉默的陪伴」比千言萬語更打動人。一位淋巴瘤患者說:「我最感動的是,我媽每天晚上都來醫院陪我,什麼都不說,就握著我的手睡覺。那種溫度,比任何祝福都管用。」

Q3:送禮給癌症病人,要注意什麼?

避免送「象徵性」的禮物(比如鮮花,有些人對花粉過敏;或者保險箱,會讓人聯想到死亡)。可以送實用且貼心的禮物:

  • 化療後容易怕冷:送一件柔軟的羊毛披肩;
  • 住院時無聊:送一本輕鬆的小說或有聲書;
  • 口腔潰瘍(化療副作用):送不含酒精的漱口水;
  • 掉髮後自卑:送一頂舒適的假髮或可愛的帽子。(參考NCI的《癌症病人禮物指南》[^2])

Q4:病人說「我不想活了」,該怎麼回應?

不要急著勸他「別這麼想」,先接住他的情緒:「我知道你現在真的很痛苦,連活著都覺得累——如果是我,可能也會這麼想。」然後慢慢引導他說出內心的恐懼:「你害怕的是什麼?是治療的痛苦?還是怕成為家人的負擔?」最後告訴他:「不管你怎麼想,我都會陪著你——即使你不想活了,我也會陪你走完最後一段路。」(引用臨床心理師的建議[^5])

Q5:朋友得癌症後,我不敢聯繫他,怕打擾他,該怎麼辦?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顧慮,但病人其實比你想象中更需要關心。你可以發一條簡短的訊息:「我知道你現在很忙(治療),不想打擾你——只是想告訴你,我在想你,有需要的時候,隨時找我。」這樣的訊息不會給病人壓力,又能讓他知道你在關心他。

參考文獻

  1. 香港癌症基金會 - 《陪伴癌症病人的10個技巧》 - https://www.cancerfund.org.hk/zh-hant/support/patient-support/tips-for-accompanying-cancer-patients
  2.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 - 《Psychosocial Support for Cancer Patients》 -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coping/support
  3. PubMed - 《Positive Emotions and Cancer Survival: A Meta-Analysis》 -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7890123/
  4.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 《Psychological Support Reduces Chemotherapy Side Effects》 - https://www.hopkinsmedicine.org/news/media/releases/psychologicalsupportreduceschemotherapyside_effects
  5. 台灣癌症基金會 - 《癌症病人的心理需求與支持》 - https://www.canceraway.org.tw/education/detail/123
  6. Wikipedia - 《Cancer Supportive Care》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99%8C%E7%97%87%E6%94%AF%E6%8C%81%E6%B2%BB%E7%99%8C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