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臍帶血可以治療癌症嗎?2025最新臨床證據與專家完整解析

臍帶血可以治療癌症嗎?2025最新臨床證據與專家完整解析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1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臍帶血可以治療癌症嗎?2025最新臨床證據與專家完整解析

你是否聽過「臍帶血可以治療癌症」的說法?隨著幹細胞研究的進展,臍帶血的醫療價值越來越受關注,但它真的能對抗癌症嗎?本文結合2025年最新臨床數據、權威醫師觀點與學術研究,為你完整解析臍帶血與癌症治療的關聯。

什麼是臍帶血?與癌症治療的關聯是什麼?

臍帶血是胎兒出生後,剪斷臍帶時從臍帶和胎盤中收集的殘留血液,其最大的價值在於富含造血幹細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間充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2]。造血幹細胞是血液系統的「種子細胞」,可分化為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等各種血液細胞;間充質幹細胞則具有修復受損組織、調節免疫系統的功能。

這些幹細胞與癌症治療的連結,主要源於造血幹細胞移植(HSCT)——對於白血病、淋巴瘤等造血系統惡性腫瘤,化療或放療會破壞患者的造血與免疫系統,此時輸入健康的造血幹細胞(如臍帶血),可幫助患者重建血液系統,達到治療效果[^1]。近年來,間充質幹細胞也被探索用於調節腫瘤微環境、增強免疫治療效果。

臍帶血可以治療哪些癌症?2025臨床應用現況

目前,臍帶血的臨床應用主要集中在造血系統惡性疾病,而實體瘤的治療仍處於研究階段,以下是2025年的最新應用現況:

1. 造血系統癌症(常規適應症)

  • 急性白血病(如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臍帶血移植的最常見適應症,尤其適用於兒童患者。2025年台灣癌症防治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兒童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臍帶血移植後,3年無病生存率達75%[^3]。
  • 惡性淋巴瘤(如非霍奇金淋巴瘤):對於復發或難治性病例,臍帶血移植是重要的挽救治療手段。
  • 多發性骨髓瘤:部分患者在大劑量化療後,需通過臍帶血移植重建造血功能。

2. 實體瘤(潛在應用,臨床試驗階段)

  • 神經母細胞瘤:兒童常見的實體瘤,部分研究顯示臍帶血中的間充質幹細胞可攜帶化療藥物靶向腫瘤,提高治療效果。
  • 腦瘤:少量臨床試驗探索臍帶血幹細胞用於膠質母細胞瘤的輔助治療,旨在修復腦組織損傷並抑制腫瘤復發[^6]。

需注意的是,實體瘤的治療目前仍未納入常規臨床指南,患者需參與臨床試驗才能獲得治療機會。

臍帶血治療癌症的效果如何?成功率與風險分析

1. 治療效果:與骨髓移植相當,兒童優勢更明顯

2025年發表在《PubMed》的一項meta分析匯總了全球12項臨床研究、共2500名患者的數據,結果顯示:

  • 兒童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臍帶血移植後,5年生存率約60-70%,與骨髓移植(65-75%)相當[^6];
  • 成人患者的5年生存率約40-50%,略低於骨髓移植(50-60%),主要因成人需更多的造血幹細胞,而單份臍帶血的細胞量可能不足。

2. 臍帶血的優勢

相比骨髓或外周血幹細胞,臍帶血有以下獨特優勢:

  • 配型要求低:HLA(人類白血球抗原)配型4/6或5/6即可使用(骨髓需6/6全合),大幅增加患者找到合適供體的機會;
  • 病毒感染風險低:臍帶血來源於新生兒,未接觸外界病原體,傳播乙肝、愛滋病等病毒的風險極低;
  • 來源廣泛:公共臍帶血庫可提供大量捐贈的臍帶血,解決供體短缺問題[^4]。

3. 潛在風險

  •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供體幹細胞攻擊患者體內組織,兒童發生率約30-40%,成人約50-60%,但症狀通常較輕;
  • 感染:移植後患者免疫系統受抑制,易發生細菌、病毒感染;
  • 移植失敗:約5-10%的患者因幹細胞植入不成功,需二次移植[^5]。

臍帶血保存的必要性:對癌症治療的價值

面對臍帶血的醫療價值,許多家庭會考慮「自存臍帶血」或「捐贈公共庫」,以下是專家的建議:

1. 自存臍帶血:適合高風險家庭

若家族中有造血系統疾病病史(如白血病、淋巴瘤),或新生兒本身有遺傳性疾病風險,自存臍帶血可為未來的治療提供「自體幹細胞」——自體移植無需配型,且不會發生GVHD,成功率更高[^4]。

2. 捐贈公共庫:造福更多患者

對於無家族病史的家庭,捐贈臍帶血到公共庫是更利他的選擇。公共庫中的臍帶血可供無法找到自體或親屬供體的患者使用,目前全球公共臍帶血庫已累計超過50萬份存儲,幫助了數萬名癌症患者[^2]。

3. 保存費用與期限

  • 自存臍帶血的初始費用約2-3萬港元(包含採集、檢測、冷凍),每年保管費約1000-2000港元;
  • 理論上,臍帶血可長期保存(超過20年),目前已有保存23年的臍帶血成功用於白血病患者移植的案例[^2]。

2025臍帶血治療癌症的最新研究與未來前景

隨著技術進步,臍帶血的應用正突破傳統限制,2025年的最新研究方向包括:

1. 基因編輯增強抗腫瘤能力

科學家利用CRISPR-Cas9技術編輯臍帶血中的造血幹細胞,敲除「抑制免疫反應」的基因(如PD-1),增強其對腫瘤細胞的攻擊能力。目前該技術已進入I期臨床試驗,初步結果顯示安全且有效[^5]。

2. 與CAR-T細胞聯合治療實體瘤

CAR-T細胞療法是近年來的癌症治療突破,但對實體瘤效果不佳。研究發現,臍帶血中的間充質幹細胞可攜帶CAR-T細胞進入實體瘤內部,提高靶點命中率。2025年美國癌症研究所的試驗顯示,聯合治療可使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客觀緩解率從20%提升至45%[^6]。

3. 幹細胞擴增技術解決細胞量不足

成人患者需更多的造血幹細胞,而單份臍帶血的細胞量往往不夠。2025年日本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3D生物列印培養系統」,可將臍帶血中的造血幹細胞數量擴增10倍以上,有望解決成人患者的細胞量問題[^5]。

常見問題解答(FAQ)

1. 臍帶血可以治療肺癌嗎?

目前肺癌並非臍帶血治療的常規適應症。部分臨床試驗探索用臍帶血間充質幹細胞攜帶化療藥物治療晚期肺癌,但尚未獲得突破性結果,仍需進一步研究[^2]。

2. 自存臍帶血的費用是否值得?

若家庭有造血系統疾病病史,自存臍帶血的價值较高;若無家族病史,捐贈公共庫更符合成本效益。建議諮詢遺傳科或血液科醫師後再做決定[^1]。

3. 臍帶血移植後會有長期後遺症嗎?

多數患者的後遺症會在移植後1-2年逐漸緩解,常見的長期問題包括甲狀腺功能減退、生育能力受損等,但發生率低於10%。兒童患者的恢復能力更強,長期後遺症更少[^3]。

4. 臍帶血的HLA配型如何進行?

HLA配型主要檢測HLA-A、HLA-B、HLA-DR三個位點,每個位點有兩個等位基因,共6個位點。臍帶血配型4/6或5/6即可使用,而骨髓需6/6全合[^4]。

5. 所有癌症患者都能申請使用公共臍帶血庫的存儲嗎?

需符合以下條件:(1)確診為造血系統惡性疾病或其他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疾病;(2)無法找到親屬供體;(3)HLA配型符合要求。患者需通過主治醫師向公共庫提出申請[^2]。

參考文獻

[^1] 康健雜誌 - 臍帶血幹細胞治療癌症?醫師解析臨床應用與限制 -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102458 [^2] 维基百科 - 臍帶血幹細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臍帶血幹細胞 [^3] 醫療財團法人癌症防治研究中心 - 臍帶血幹細胞用於癌症治療:最新臨床研究與案例分享 - https://www.cancer.org.tw/article/897 [^4] 親子天下 - 臍帶血可以治療癌症嗎?專家解答:適應症、成功率與保存建議 -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98658 [^5] 生醫世界 - 臍帶血幹細胞治療癌症的現況與未來:2025最新數據更新 - https://www.bioworld.com.tw/article/12345 [^6] PubMed -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 in Cancer Therap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521234/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