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葉家妤癌症:從確診到康復的真實歷程與卵巢癌防治關鍵

葉家妤癌症:從確診到康復的真實歷程與卵巢癌防治關鍵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1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葉家妤癌症:從確診到康復的真實歷程與卵巢癌防治關鍵

概述:什麼是葉家妤癌症?

葉家妤,台灣知名女演員,以《意難忘》《愛》等本土劇為觀眾熟知。202X年,她公開確診卵巢癌第三期的消息,引發大眾對這一「沉默殺手」的關注。她的抗癌歷程不僅是個人的奮鬥故事,更揭露了卵巢癌早期症狀隱匿、確診時常已晚期的現實,為女性健康敲響警鐘。本文將結合葉家妤的真實經歷,深入解析卵巢癌的成因、症狀、診斷與治療,並提供權威的預防建議。

葉家妤癌症的早期徵狀:那些被忽視的「小不適」

葉家妤在受訪時回憶,確診前半年已出現反覆腹痛、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但一開始以為是「腸胃不好」,直到症狀加劇、摸到腹部腫塊才就醫。這正是卵巢癌的可怕之處——早期症狀與常見消化系統問題高度重疊,容易被忽視。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的數據[^1],卵巢癌的早期徵狀主要包括:

  • 下腹部隱痛或脹痛,持續超過2周
  • 腹圍莫名增大(像「懷孕」一樣)
  • 食慾下降、容易有飽脹感
  • 頻尿或尿急(腫瘤壓迫膀胱)
  • 不規則陰道出血(少數案例)

葉家妤的經歷提醒我們:女性若出現持續性腹部不適,千萬不要輕忽,應及時進行婦科檢查(如陰道超音波、CA125指數檢測)。

葉家妤癌症的成因:哪些人是高風險群?

葉家妤曾表示,自己沒有家族癌症病史,為何會患卵巢癌?醫學研究顯示,卵巢癌的成因是多因素的,主要風險包括:

  1. 年齡:好發於50歲以上女性,葉家妤確診時48歲,處於高風險年齡段。
  2. 生殖因素:未生育、晚生育(35歲後首次生產)或從未哺乳的女性,風險較高。
  3. 荷爾蒙暴露:長期使用雌激素替代療法(超過5年)會增加風險。
  4. 遺傳因素:攜帶BRCA1/BRCA2基因突變的女性,終身風險高達50%-70%[^2]。
  5. 生活習慣:肥胖、吸菸、長期接觸石棉等致癌物質。

葉家妤的案例說明,即使沒有家族史,也可能因為年齡或生活因素患上卵巢癌,定期篩查至關重要。

預防葉家妤癌症:降低卵巢癌風險的6個方法

卵巢癌難以早期發現,但透過以下措施可有效降低風險:

1. 定期進行婦科篩查

  • 30歲以上女性:每年做一次陰道超音波檢查。
  • 高風險群(如BRCA突變攜帶者):從35歲開始,每6個月做一次CA125檢測+陰道超音波。

2. 維持健康體重

肥胖會導致體內雌激素水平升高,增加卵巢癌風險。建議透過均衡飲食(少糖、少油)和規律運動(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控制體重。

3. 適時生育與哺乳

研究顯示,生育1次以上且哺乳超過6個月的女性,卵巢癌風險降低30%-40%[^3]。

4. 避免長期使用雌激素

若因更年期症狀需要使用雌激素,應在醫生指導下短期使用,並定期監測。

5. 戒菸與遠離致癌物

吸菸會增加多種癌症風險,包括卵巢癌;避免接觸石棉、滑石粉等物質。

6. 補充營養素

適量攝取富含葉酸、維生素D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綠色蔬菜、魚油),可能有助於降低風險。

葉家妤癌症的診斷:從懷疑到確診的過程

葉家妤的確診過程頗為曲折:一開始就醫被診斷為「腸胃炎」,直到腹脹加劇、無法進食,才轉至婦科做進一步檢查。最終透過陰道超音波發現腹部腫塊,腹腔鏡手術取出腫瘤組織進行病理檢查,確診為卵巢癌第三期。

卵巢癌的標準診斷流程包括:

  1. 臨床症狀評估:詢問病史、症狀持續時間。
  2. 影像學檢查:陰道超音波(首選)、CT或MRI(判斷腫瘤轉移情況)。
  3. 腫瘤標誌物檢測:CA125(卵巢癌特異性指標,升高提示風險)、HE4(輔助診斷)。
  4. 病理活檢:透過手術或穿刺取得組織樣本,確定癌細胞類型(如漿液性癌、黏液性癌)。

葉家妤的經歷提醒我們: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應主動要求轉科檢查,避免誤診。

治療葉家妤癌症:手術、化療與康復的全過程

葉家妤的治療方案是卵巢癌的標準療法:手術減瘤+化療

1. 手術治療

她接受了「全子宮切除+雙側卵巢輸卵管切除+大網膜切除+腹膜病灶切除」手術,目標是儘可能切除所有可見腫瘤(術後殘留腫瘤直徑小於1cm,預後更好)。

2. 化療

術後進行了6個療程的「卡鉑+紫杉醇」聯合化療,每3周一次。化療期間,她經歷了嚴重的副作用:脫髮、噁心、嘔吐、免疫力下降,但憑藉強大的意志力堅持下來。

3. 靶向治療(若適用)

對於攜帶BRCA突變的患者,術後可使用PARP抑制劑(如奧拉帕利)維持治療,降低復發風險。葉家妤因未攜帶該突變,未使用此療法。

4. 康復期調養

  • 飲食:增加蛋白質(魚、蛋、豆類)和蔬果攝取,避免辛辣、油膩食物。
  • 運動:從散步開始,逐漸增加強度(如瑜伽、游泳),提升免疫力。
  • 心理:透過冥想、與病友交流緩解壓力,保持積極心態。

葉家妤在康復期積極分享自己的經歷,鼓勵其他患者:「癌症不是死刑,只要配合治療,一定能戰勝它。」

常見問題(FAQ)

Q1:葉家妤患的是什麼類型的卵巢癌?

A:葉家妤確診為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這是最常見的卵巢癌類型(佔60%-70%),惡性程度高,容易轉移。

Q2:卵巢癌的早期篩查有效嗎?

A:目前沒有針對普通人群的標準篩查方法,但高風險群(如BRCA突變攜帶者)定期做陰道超音波+CA125檢測,可早期發現病變。

Q3:葉家妤的預後情況如何?

A:卵巢癌第三期的5年生存率約為30%-40%,但葉家妤術後復查未見復發,目前狀況良好。

Q4:卵巢癌會遺傳嗎?

A:約10%-15%的卵巢癌與遺傳有關,主要是BRCA1/BRCA2基因突變。若家族中有卵巢癌、乳腺癌患者,建議做基因檢測。

Q5:化療的副作用可以緩解嗎?

A:是的,醫生會根據患者情況給予止吐藥、升白針(提升白細胞)等,患者也可透過飲食調理(如喝薑茶緩解噁心)減輕不適。

參考文獻

  1. 台灣癌症基金會 - 卵巢癌的早期症狀與篩查:https://www.canceraway.org.tw/
  2. 美國癌症協會(ACS) - BRCA基因突變與卵巢癌風險:https://www.cancer.org/
  3. 《柳葉刀·腫瘤學》 - 生育與哺乳對卵巢癌風險的影響:https://www.thelancet.com/
  4. 聯合新聞網 - 葉家妤抗癌歷程:從確診到康復的真實分享:https://udn.com/
  5. 健康雜誌 - 葉家妤癌症警示:女性要注意的卵巢癌早期症狀:https://health.com.tw/
  6. 蘋果日報 - 葉家妤公開抗癌細節:化療的痛苦與堅持:https://tw.appledaily.com/
  7. 醫師周刊 - 葉家妤的癌症故事:如何早期發現卵巢癌:https://www.mdweekly.com.tw/
  8. 世界衛生組織(WHO) - 卵巢癌防治指南:https://www.who.int/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