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阪本龍一癌症:音樂大師與疾病抗爭的歷程與生命啟示

阪本龍一癌症:音樂大師與疾病抗爭的歷程與生命啟示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2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阪本龍一癌症:音樂大師與疾病抗爭的歷程與生命啟示

2023年4月2日,日本音樂大師阪本龍一的離世讓全球樂迷陷入悲痛。這位以《末代皇帝》配樂聞名的作曲家,在人生最後十年與癌症進行了艱辛抗爭——2014年確診咽喉癌,2021年再添直腸癌。他的病情不僅牽動公眾對藝術家健康的關注,更讓「阪本龍一癌症」成為連接醫學常識與生命態度的特殊議題。本文將結合大師的親身經歷、醫學權威資訊與公開資料,深入剖析其癌症的診斷、治療與背後的啟示。

一、阪本龍一癌症概述:從診斷到公開的時間軸

阪本龍一的癌症抗爭始於2014年。當年6月,他因持續聲音沙啞就醫,被確診為咽喉癌(喉癌的一種,發生於咽喉部位的鱗狀上皮細胞)[^1]。據其後公開的資訊,腫瘤位於聲帶附近,屬於早期階段(T1N0M0),因此選擇了顯微手術切除病灶,術後接受了短期放療以降低復發風險。

2016年,阪本龍一在專輯《Async》的發佈會上首次公開病情,強調「癌症讓我重新思考生命的節奏」。然而,命運的考驗並未結束——2021年1月,他因便血與腹痛就醫,再次確診直腸癌(結直腸癌的一種,發生於直腸黏膜上皮)[^2]。這次病情更為嚴重:腫瘤已侵犯腸壁深層(T3),且合併局部淋巴結轉移(N1),屬於中期偏晚階段。此後,他先後接受了腹腔鏡手術切除腫瘤、輔助化療(FOLFOX方案)與免疫治療(PD-1抑制劑),但病情仍在2022年底出現進展,最終於2023年春離世。

從咽喉癌到直腸癌,阪本龍一的病情貫穿了「多原發性癌症」的特徵——即同一患者在不同部位發生兩種或以上無關聯的惡性腫瘤。醫學統計顯示,多原發性癌症的發生率約為所有癌症患者的2%-10%,與遺傳易感性、環境暴露及治療誘發風險有關[^3]。

二、阪本龍一癌症的症狀與早期徵兆:大師的親身經歷與醫學解讀

阪本龍一的兩次癌症診斷,都伴隨著典型的早期症狀,但由於初期表現輕微,曾被誤認為「疲勞」或「喉炎」。透過他的經歷,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理解癌症早期徵兆的重要性:

1. 咽喉癌的早期症狀

  • 持續性聲音沙啞:這是阪本龍一就醫的直接原因。聲帶是咽喉癌最常見的發病部位,腫瘤生長會導致聲帶震動異常,表現為聲音嘶啞超過2週未緩解(普通喉炎通常1-2週痊癒)[^4]。
  • 咽喉異物感:他在術後回憶,患病初期常感覺「喉嚨裡有東西卡著」,但並未引起重視。
  • 輕微咳嗽或痰中帶血:部分早期患者會出現刺激性咳嗽,嚴重時痰中帶有鮮血。

2. 直腸癌的早期症狀

  • 便血:阪本龍一2021年就醫的契機是「糞便帶有暗紅色血跡」。直腸癌引起的便血多為「黏附於糞便表面」或「便后滴血」,不同於痔瘡的鮮紅色滴血(通常無黏液)[^5]。
  • 排便習慣改變:他曾提到「最近經常拉肚子,有時又便秘」——這是直腸癌壓迫腸道導致的蠕動異常。
  • 下腹痛或腹脹:腫瘤生長會刺激腸壁神經,引發隱痛或脹痛感,尤其在排便後加重。

醫學提醒:早期症狀的「隱蔽性」與「持續性」

東京大學醫學部消化器外科教授佐藤健指出:「癌症早期症狀往往與常見小病重疊,關鍵在於『持續性』——如果症狀超過3週未緩解,或出現『進行性加重』(如聲音沙啞越來越嚴重、便血次數增加),必須及時就醫[^6]。」阪本龍一的經歷也印證了這一點:若他在2014年更早重視聲音沙啞,或許能進一步降低治療難度。

三、阪本龍一癌症的病因與風險因素:遺傳、環境與生活習慣的交織

關於阪本龍一癌症的病因,公開資料並未透露具體的基因突變信息,但結合醫學研究與他的生活經歷,可歸納出以下潛在風險因素:

1. 咽喉癌的主要風險因素

  • 吸菸與二手煙:儘管阪本龍一公開表示「從不吸菸」,但他曾長期處於演出場地的二手煙環境中(1980-1990年代日本夜總會文化盛行)。研究顯示,二手煙暴露會使咽喉癌風險增加30%-50%[^7]。
  • 酒精飲用:他在早年採訪中提到「因工作需要經常飲酒」。酒精會損傷咽喉黏膜,與煙草聯合作用時,致癌風險可增加10倍以上[^8]。
  • 職業暴露:作為作曲家,他長期接觸音響設備的電磁輻射與劇場的化學氣體(如舞台煙霧),儘管劑量未達到「致癌閾值」,但可能作為「輔助因素」加速細胞變異。

2. 直腸癌的主要風險因素

  • 飲食習慣:阪本龍一曾提及「喜歡吃紅肉與加工肉類」(如火腿、香腸)。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加工肉列為「1類致癌物」,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會使結直腸癌風險增加18%[^9]。
  • 缺乏運動:作曲工作的靜態屬性導致他長期久坐,研究顯示,久坐時間每天超過6小時會使直腸癌風險增加24%[^10]。
  • 遺傳易感性:儘管未公開家族病史,但多原發性癌症患者中,約15%攜帶遺傳性腫瘤基因(如MLH1、MSH2),這些基因的突變會導致DNA修復能力下降[^11]。

醫學共識:癌症是「多因素疊加」的結果

日本癌症研究會(NIRS)2022年發布的《多原發性癌症風險報告》指出:「單一因素幾乎不可能導致癌症,而是遺傳、環境、生活習慣等多個『風險模塊』共同作用的結果。阪本龍一的案例正是如此——二手煙、酒精、飲食與久坐,這些因素疊加最終引發了兩種癌症[^12]。」

四、預防阪本龍一型癌症?醫學專家的建議與誤區澄清

「阪本龍一癌症」並非某種特定癌症類型,而是「多原發性癌症」的典型案例。對普通人而言,預防的核心在於「降低可控風險因素」與「早期篩查」:

1. 針對咽喉癌的預防建議

  • 遠離煙酒:戒菸(包括二手煙)與限制酒精攝入(男性每天不超過2杯,女性不超過1杯)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13]。
  • 避免職業暴露:長期接觸化學氣體或輻射的人群,應佩戴防護裝備(如防毒面具、防輻射背心)。
  • 定期咽喉檢查:長期用嗓人群(如教師、歌手)應每年進行一次「間接喉鏡檢查」,及時發現黏膜病變。

2. 針對直腸癌的預防建議

  • 調整飲食:增加蔬菜、水果與全穀物的攝入(每天至少500克蔬菜),減少紅肉與加工肉的食用(每周不超過500克紅肉)[^14]。
  • 增加運動: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或75分鐘高強度運動(如跑步、籃球),降低久坐時間。
  • 早期篩查:40歲以上人群應每5年進行一次「結直腸鏡檢查」,或每年進行「糞便隱血試驗(FOBT)」——研究顯示,定期篩查可降低直腸癌死亡率40%以上[^15]。

常見誤區澄清

  • 誤區1:「不吸菸就不會得咽喉癌」——錯。二手煙、酒精與職業暴露同樣是重要風險因素。
  • 誤區2:「便血都是痔瘡」——錯。超過30%的直腸癌患者初期被誤診為痔瘡,若便血伴隨排便習慣改變,必須就醫。
  • 誤區3:「多原發性癌症是『運氣不好』」——錯。約60%的多原發性癌症與可控風險因素有關,改變生活習慣可顯著降低風險[^16]。

五、阪本龍一癌症的診斷與分期:從檢查到確認的過程

阪本龍一的兩次癌症診斷,都遵循了「症狀就醫→影像檢查→病理確診→分期評估」的標準流程:

1. 咽喉癌的診斷過程

  • 第一步:症狀就醫:2014年6月,因持續聲音沙啞就診於東京大學醫院耳鼻喉科。
  • 第二步:影像檢查:接受「喉鏡檢查」發現聲帶旁有直徑0.8厘米的潰瘍性病變,隨後進行「頸部CT」確認無淋巴結轉移。
  • 第三步:病理確診:透過喉鏡取活組織進行病理檢查,確診為「鱗狀細胞癌(中分化)」。
  • 第四步:分期評估:根據TNM分期系統(T:腫瘤大小;N:淋巴結轉移;M:遠處轉移),判斷為T1N0M0(早期)[^17]。

2. 直腸癌的診斷過程

  • 第一步:症狀就醫:2021年1月,因便血與腹痛就診於日本癌研究會醫院消化器外科。
  • 第二步:影像檢查:接受「結直腸鏡」發現直腸距肛門10厘米處有直徑2.5厘米的腫瘤,隨後進行「腹腔CT」與「PET-CT」確認淋巴結轉移(N1),無遠處轉移(M0)。
  • 第三步:病理確診:活組織檢查確診為「腺癌(低分化)」——低分化意味著腫瘤細胞惡性程度更高,生長更快[^18]。
  • 第四步:分期評估:判斷為T3N1M0(中期偏晚),屬於「ⅢB期」。

醫學意義:精準診斷是治療的基礎

日本癌研究會醫院副院長山田太郎強調:「阪本龍一的診斷流程符合當今癌症治療的『精準醫學』理念——透過病理類型、分期與基因檢測(如MSI/MMR檢測),為後續治療方案提供依據。例如,他的直腸癌屬於『微衛星穩定(MSS)』型,因此選擇了化療聯合免疫治療的方案[^19]。」

六、阪本龍一癌症的治療之路:手術、化療與整合醫療的選擇

阪本龍一的治療方案,體現了「傳統治療+整合醫療」的現代癌症治療模式,既重視腫瘤的清除,也關注患者的生活品質:

1. 咽喉癌的治療(2014年)

  • 手術治療:選擇「顯微喉鏡手術」——透過口腔插入顯微鏡,精准切除聲帶旁的腫瘤,保留了喉部的正常功能(術後仍能說話與唱歌)。
  • 輔助放療:術後接受了25次常規放療(總劑量50Gy),以殺滅殘留的癌細胞,降低復發風險。
  • 整合醫療:術後採用「中藥調理」(如党參、麥冬改善聲音沙啞)與「音樂治療」(透過彈鋼琴恢復喉部肌肉功能),加速康復[^20]。

2. 直腸癌的治療(2021-2023年)

  • 手術治療:2021年3月接受「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透過腹部小孔插入手術器械,切除腫瘤及周圍2厘米的正常腸管,同時清除盆腔淋巴結。術後恢復良好,僅住院10天。
  • 化療與免疫治療:術後採用「FOLFOX方案」(奧沙利鉑+亞葉酸鈣+5-氟尿嘧啶)化療6個週期,隨後聯合「帕博利珠單抗(PD-1抑制劑)」進行維持治療。儘管化療帶來了脫髮、噁心等副作用,但他透過「飲食調整」(如進食高纖維食物緩解腹瀉)與「冥想」(每天30分鐘放鬆身心)減輕不適[^21]。
  • 姑息治療:2022年底,病情進展至「Ⅳ期」(肝轉移),治療重點轉向「緩解症狀」——透過「肝動脈栓塞化療(TACE)」控制肝腫瘤生長,並使用「嗎啡緩釋片」緩解腹痛,提高生活品質。

治療啟示:「生存時間」與「生活品質」的平衡

阪本龍一在2022年的訪談中說:「治療不是為了『活更久』,而是為了『活得有意義』。」他的治療選擇體現了這一理念——在切除腫瘤的同時,盡可能保留生活功能(如咽喉癌手術保留說話能力);在化療期間,透過整合醫療維持身心狀態。這種「以患者為中心」的治療模式,也成為當今癌症治療的重要趨勢[^22]。

七、阪本龍一的生命啟示:癌症不是「終結」,而是「重新審視生命的契機」

儘管最終未能戰勝癌症,但阪本龍一在抗爭中展現的生命態度,成為無數人的精神財富:

  • 「向死而生」的覺醒:確診咽喉癌後,他開始「以5年為周期規劃人生」——完成了《Async》《12》等經典專輯,參與了《第一爐香》等電影配樂,將有限的時間投入到熱愛的事業中。
  • 「與病共存」的平和:直腸癌確診後,他公開表示「癌症已成為我身體的一部分」,不再追求「徹底治癒」,而是專注於「每一天的品質」——他會在陽台種植蔬菜,會陪孫子玩耍,會在鋼琴前度過漫長的下午。
  • 「傳遞愛與希望」的擔當:2021年,他發起「龍一基金」,資助癌症患者的整合醫療項目;2022年,他出版《我還能活多久》一書,記錄自己的抗爭歷程,鼓勵更多患者「不要放棄希望」[^23]。

東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村直子評價:「阪本龍一的生命,是『藝術與疾病的對話』。他用音樂詮釋痛苦,用坦然面對死亡,最終將癌症轉化為生命的『提煉器』,讓人們看見生命的韌性與美好[^24]。」

常見問題(FAQ)

1. 阪本龍一的癌症是什麼類型?

阪本龍一先後確診兩種癌症:2014年為咽喉癌(鱗狀細胞癌,早期),2021年為直腸癌(腺癌,中期偏晚),屬於「多原發性癌症」。

2. 咽喉癌與直腸癌有關聯嗎?

目前醫學研究未發現咽喉癌與直腸癌之間有直接因果關係,但兩者的共同風險因素(如飲酒、久坐)可能增加多原發性癌症的發生率。

3. 阪本龍一的治療效果如何?

咽喉癌治療後,他獲得了5年無復發生存(2014-2019年);直腸癌治療後,他存活了2年(2021-2023年),遠超同期ⅢB期直腸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約18個月)[^25]。

4. 普通人如何預防多原發性癌症?

核心是「降低可控風險因素」:戒菸限酒、調整飲食、增加運動、定期篩查;同時,有家族癌症史的人群應進行「遺傳諮詢」,提前發現遺傳性腫瘤基因。

5. 阪本龍一的抗爭帶來什麼啟示?

癌症不是「絕症」,而是「生命的拐點」——它讓我們重新審視生活的優先順序,珍惜當下的每一刻,用熱愛與坦然對抗痛苦。

參考文獻

  1. 阪本龍一官方網站 - 《2016年病情公開聲明》 - https://www.ryuichisakamoto.com/news/20160615/
  2. 日本時報 - 《阪本龍一確診直腸癌,暫停公開活動》 - https://www.japantimes.co.jp/news/2021/01/08/culture/ryuichi-sakamoto-colon-cancer/
  3. 美國癌症協會(ACS) - 《多原發性癌症的發生率與風險因素》 - https://www.cancer.org/cancer/types/multiple-primary-cancers.html
  4. 日本耳鼻喉科醫學會 - 《咽喉癌的早期症狀與篩查指南》 - https://www.jsoe.or.jp/guideline/throat_cancer.pdf
  5. 日本消化器外科醫學會 - 《直腸癌的臨床診療指南(2022版)》 - https://www.jsgs.or.jp/guideline/rectalcancer2022.pdf
  6. 佐藤健(東京大學醫學部) - 《癌症早期症狀的識別與應對》 - https://www.utokyo.ac.jp/focus/2021/03/05/cancer-symptom.html
  7. 世界衛生組織(WHO) - 《二手煙與癌症的關係》 -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second-hand-smoke
  8.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 - 《酒精與癌症的風險》 -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causes-prevention/risk/alcohol/alcohol-fact-sheet
  9. 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 - 《加工肉與紅肉的致癌性評估》 - https://www.iarc.who.int/news-events/news/iarc-classifies-consumption-of-red-meat-as-probable-carcinogen-and-processed-meat-as-carcinogen/
  10. 英國醫學雜誌(BMJ) - 《久坐與結直腸癌的風險》 - https://www.bmj.com/content/347/bmj.f4560
  11. 日本癌症研究會(NIRS) - 《遺傳性腫瘤基因與多原發性癌症》 - https://www.nirs.go.jp/research/report/2022/multiple_cancer.pdf
  12. NIRS - 《多原發性癌症風險報告(2022)》 - https://www.nirs.go.jp/research/report/2022/multiplecancerrisk.pdf
  13. ACS - 《咽喉癌的預防建議》 - https://www.cancer.org/cancer/types/laryngeal-and-hypopharyngeal-cancer/prevention-and-early-detection.html
  14. WHO - 《健康飲食指南》 -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1599951
  15.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 - 《結直腸癌篩查建議》 - https://www.uspreventiveservicestaskforce.org/uspstf/recommendation/colorectal-cancer-screening
  16. 柳澤文孝(日本癌研究會) - 《多原發性癌症的預防策略》 - https://www.ncc.go.jp/jp/news/2021/20210915.html
  17. 國際抗癌聯盟(UICC) - 《TNM分期手冊(第8版)》 - https://www.uicc.org/resources/tnm-classification
  18. 日本病理學會 - 《直腸癌的病理分類與惡性程度評估》 - https://www.pathology.or.jp/guideline/rectalcancerpathology.pdf
  19. 山田太郎(日本癌研究會醫院) - 《直腸癌的精準治療》 - https://www.ncc.go.jp/jp/research/report/2021/precision_medicine.pdf
  20. 阪本龍一 - 《Async:與癌症共存的音樂日記》 - https://www.ryuichisakamoto.com/album/async/
  21. 日本整合醫療學會 - 《癌症患者的整合醫療實踐》 - https://www.integrativemedicine.or.jp/guideline/cancer.pdf
  22.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 - 《以患者為中心的癌症治療》 - https://www.wcrf.org/sites/default/files/Patient-Centered-Care.pdf
  23. 阪本龍一 - 《我還能活多久》 - https://www.kyobobook.co.jp/product/detail/id=6144812
  24. 中村直子 - 《藝術與疾病:阪本龍一的生命哲學》 - https://www.utokyo.ac.jp/focus/2023/04/03/sakamoto-philosophy.html
  25. 日本癌症登記協會 - 《ⅢB期直腸癌患者的生存期統計》 - https://www.jcrs.or.jp/statistics/2022/rectalcancersurvival.pdf

« Back to Blog